1 / 14
文档名称:

工商管理导论课件-07-国外工商管理本科教育.ppt

格式:ppt   大小:93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商管理导论课件-07-国外工商管理本科教育.ppt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7/7 文件大小: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商管理导论课件-07-国外工商管理本科教育.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外工商管理本科教育
一、国外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历史
1、起源与发展
在其发展初期经历了从初创至成型的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188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建立为标志,产生了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商学院。此后,又有一批大学层次的商学院先后诞生。比较典型的有芝加哥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1898)。纽约大学商学院(1900)和哈佛大学(1908),包括其首先创办的两年制MBA教育。1930年美国大学已拥有约100所独立的商学院。
工商管理类学士学位授予数量从1915年的898人增长到1940年的近2万人。%%,加上MBA学位授予数大幅增长(从1915年的206人增长到1940年的4719人。%%)令学术界和职业界深感震撼。从而使工商管理类教育完全取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积极参与。1926年美国商学院协会(1968年改名为美国商学院联合会)制定了全国性的工商管理类课程设置标准。
欧洲最初由商人促成建立商业教育学校。早在1881年,法国在巴黎建立了高等综合商业工科学校(HEC)。至1900年,在当地商会和工业的鼓励下,法国已有十多所类似的商业学校。
因有一流优势老牌大学的存在,相当程度上阻
碍了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
同处欧洲的德国工商管理高等教育实践要早于英国。德国大学建立晚于英国(首所大学查理大学成立于1348年),并且14世纪时德国的大学同欧洲其他传统大学一样具有共同的特征,经过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15世纪中叶的展开以及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进行改革。人文主义思想在第二批新大学中得到吸收,致使哲学、科学、文学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第一所商业大学于1898年在莱比锡建立,1901年,在德国科隆成立了第一所有明确职业导向的国家商业学校。此后,科隆、法兰克福分别于1901年建立商业大学。
日本高等工商管理教育的办学体制分为三类,即国立、公立和私立,以私立为主。
大学中的商学部、经营学部、商经学部和经营情报学部等工商管理类学部共142个(%)。其中,设在私立学校的占88%;工商管理类在校生总数中,%。
2、第二次大战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发展
美国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代表性。1945年,,%。而到1950年,,%,位居各学科之首。一些全新的现代工商管理类专业如市场营销、生产管理、劳动关系、经营研究、人际关系等得到设立和拓展,同时基本确立了一整套工商管理类教育的核心课程,使现代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初步成型。
3、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发展
这一阶段,美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规模继续扩大,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约有24万人被授予工商管理类教育学士学位。进入90年代之后,被授予工商管理类教育学生学位和非学士学位的人数趋于稳定,并略呈下降的趋势。
二、美国工商管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1 办学体制和学校类型
公立—本、专科层次为主
办学体制
私立—研究生层次为主
管理类的办学机构主要有三种:其一,在综合类大学中设置的学院,约1200所,这是美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发源地和主要形式,主要有商学院(school of business)、工商管理学院(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管理学院( school of Management)等;其二,单科性的商学院144所;其三是学科层次的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1993—1994年度全美有两年制学院1442所。
2、办学层次
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其中,本科为基本层次,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在校生的比例,:100:。美国设准学士学位,并有准应用理学士(直接就业)和准文(或理)学士(继续升学)之分。
3、办学规模
据美国教育部全国教育统计中心1996年统计文摘的资料,1993—1994年度,全美有1369所院校可以授予管理类学士学院,有714所院校可以授予管理类硕士学位,有113所院校可以授予管理类博士学位,分别占全国四年制以上高等院校(2190所)%,%%。全美还有1584所院校可以授予管理类准学士学位。1993—1994年度美国管理类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数分别为246654 ,93437 ,1364,%,%%。
4、人才规格与培养目标
美国高等教育的整体目标是:“使每个人为了
有利于自己及社会利益而把他的能力发展到最大程度。”因此,学校将教育和学生的就业需要和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这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