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2页/总共41页
3、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短诗记叙了寻访者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古诗主要写了寻访者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品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笔墨虽不多,却曲折有4、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描写诗歌的意境。
第6页/总共41页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课前预读第九课课文《推敲》)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叙了唐朝诗人——贾岛的故事,通过阅读,你对贾岛有什么认识?板书:唐·贾岛
师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做到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有一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因此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2、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讨论:隐者?(指隐居的人,隐士。隐者多为读书人,或官场失意,或厌恶世俗,往往找一个隐蔽处所生活,不与外界往来,自得其乐。)
第7页/总共41页
寻?(寻访)遇?(遇见)
4、引导质疑。
三、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教师范读。
3、指名朗读。
4、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设计说明部分达成目标1)
四、精读课文,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古诗,要求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或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交流诗意,相机解释重点词语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隐居的地方。
"童子"是指儿童,诗中指隐者的徒弟。
谁问?
2)由"言师采药去"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寻访者问了些什么?
3)思考诗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
指导朗读:想象一下诗人去山中找隐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没有找着,没有见到隐者,作者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第一句古诗。34
第9页/总共41页
2020-05-11
教材简析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写得自然质朴,通俗明快。短诗记叙了寻访者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古诗主要写了寻访者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品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笔墨虽不多,却曲折有致,极具神韵。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描绘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一个机灵活泼、天真可爱的小牧童跃然纸上。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准确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能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描写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第9页/总共41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寻隐者不遇》,能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能准确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能体会问答体古诗的特点,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描写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课前预读第九课课文《推敲》)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叙了唐朝诗人——贾岛的故事,通过阅读,你对贾岛有什么认识?板书:唐·贾岛
第10页/总共41页
师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做到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有一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因此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2、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讨论:隐者?(指隐居的人,隐士。隐者多为读书人,或官场失意,或厌恶世俗,往往找一个隐蔽处所生活,不与外界往来,自得其乐。)
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