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诺如病毒疫情及防控
第1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防控措施
3
诺如病毒认识
1
下一步建议
4
疫情形势
2
第2页,讲诺如病毒而封校;10月,上海武宁路小学56名师生感染诺如病毒,一、二年级停课。
2016年3月,广州华师附中番禺学校发生学生集体感染“诺如”病毒事件,涉及十余例病例。
2016年3月,台湾基隆抵港的邮轮“伊利沙伯皇后号”爆发诺如病毒(前称诺沃克病毒 ),涉及150例病例,年龄17至95岁。
2017年3月,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学校发生诺如病毒感染,分别涉及数十例病例。
第11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Ⅲ.预防控制——常态
结合中国CDC下发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
加强组织领导,提供保障条件
成立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
其成员应包括校长(园长)、保健老师、班主任老师等
明确人员分工、工作流程
制定本单位制度、预案 结合实际情况 有操作性
给予人力、物力支持、防控水平提高(培训、咨询)
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培训合格、掌握消毒等技能、考核
配置必要的卫生设施
床铺、洗手设施、开水供应、消毒药具、通风等
第12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建立并运转联防联控机制 “医校共建”
与当地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纳入《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指导托幼机构/学校防控、疫情处理
学校托幼机构晨检报告疫情、落实日常防控、疫情处置措施
明确职责分工及工作流程 沟通渠道
第13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制度,加大督查力度
执行各项卫生防病工作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消毒制度
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学校卫生设施检查验收制度
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等
督促规范执行
做好联合督导检查
开学之际、疫情高发期
教育、卫生(疾控中心、监督执法大队)
疫情处置期间
第14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加强监测报告,强化早期处置
每日开展晨午检、因病缺课原因追踪与登记
每日统计出勤、缺勤人数、缺勤原因
及时追查缺勤学生的健康状况病因追查
及时报告
发现聚集性呕吐、腹泻症状报告当地乡镇(社区)卫生院、县(区)级疾控中心 传染病病人、聚集性症状
早发现、早处置、控制疫情规模
第15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聚集性症状报告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6〕65号)
第16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做好日常清洁和预防性消毒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建立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
活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
食饮具消毒和食品卫生
玩具、接触的物品保持清洁
严格按照消毒制度实施清洁消毒 做好消毒记录
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现用现配
化学消毒剂是阻断诺如病毒通过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表面进行传播的主要方法之一
第17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开展健康教育,养成勤洗手良好习惯
针对儿童、学生、家长、老师
多种形式:广播、网络、手机短信、讲座、宣传单/宣传栏等
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习惯 开窗通风
提高手卫生意识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
正确洗手 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
各机构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肥皂、水龙头等)
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
要求相关人员勤洗手 保育员、教师、儿童手部清洁
注意不要徒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第18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加强饮食服务从业人员疫情监测和管理
急性胃肠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须向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应暂时调离岗位并隔离
对食堂餐用具、设施设备、生产加工场所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对高风险食品(如贝类)应深度加工,保证彻底煮熟
备餐各个环节应避免交叉污染。
注意食品卫生、加工及分餐环节污染
便后洗手和加工食物之前洗手对预防病毒扩散很重要
第19页,讲稿共36张,创作于星期三
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购买商品化饮用水须查验供水厂家的资质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