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2 —
重阳节班队会主题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吃重阳糕)对,我们这一小组就来介绍重阳节的美食。
(2)组员1: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课件出示)。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共为五层。吃的时候,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因此,这种栗子糕还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呢。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5 —
(3)组员2: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五色糕(课件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这样五种颜色:用麦青汁做成的绿色,用莲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做成的黄色,用玫瑰浆做成的红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切成菱形块状,装盒时插上象征吉利的小旗即可。
(4)组员3:大家好!我来给大家表示一下各式美味重阳糕的图片。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习俗组。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好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参观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下面就请我们的组员为大家一一介绍。大家接待!
(2)组员1介绍重阳习俗之一:登高(课件出示)。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登高"更加受老年人重视,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7 —
(3)组员3、4分别介绍重阳习俗之二:插茱萸(课件出示)。
大家好!听了前面同学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重阳节要插茱萸的习俗,那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茱萸的成果吧!
古人认为茱萸可以辟邪,现代医学认为,它除了防虫,还有散寒止痛、止呕止泻的成果。可见,茱萸的成果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热爱将带果实的枝叶采下来插在头上,还热爱单独将果实做成香囊随身佩戴。
大家好!听了我们组的介绍,同学们确定会想这种植物到底长什么样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茱萸图片)
不过,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开头少见了。因此,现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经很少了。这也是我们调查之后,觉得分外可惜的一件事。
(4)组员2介绍重阳习俗之三:品酒赏菊(课件出示)。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菊是生命力的象征。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利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其次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其次年九月九日饮用。传闻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诵诗句,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就是写了挚友邀请他品酒赏菊的情景。让我们小组的成员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7 —
(1)组员1推举敬老书籍(《二十四孝》)。
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老人节”。其实,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是绵延不绝啊。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曾收集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了《二十四孝》,现在它已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建议大家课后可以去翻阅这本书。(课件表示)
(2)组员2介绍现代名人敬老故事(鲁迅一生遵母命)(课件出示)。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量名人都是敬老的好模范,接下来,请听名人敬老故事。
鲁迅一生遵母命
鲁迅平常不多喝酒。他在小时候,母亲常提到父亲酒后失态,并告诫他长大了不要多喝酒。鲁迅遵母令,一生从未喝醉过。
鲁迅的母爱戴看小说。当母亲由家乡移居北京后,鲁迅在上海买了些畅销小说给母亲欣赏消遣。在《鲁迅书简》一书中,收有鲁迅写给母亲的问安信,就有50封之多,可见其拳拳赤子之心。
(3)组员3介绍当代名人敬老故事(孔繁森情系孤老)(课件出示)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9 —
孔繁森情系孤老
孔繁森在拉萨当副市长期间,经常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