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实验法的分析与感悟.docx

格式:docx   大小:1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法的分析与感悟.docx

上传人:shugezhang1 2022/7/27 文件大小: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法的分析与感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法的分析与感悟
本次作业,我选取了 3个典型的有关心理学实验案例,借以分析实验法在具体事件中的 应用。
下面是我选取的三个案例:
脑割裂实验
从1952年至1961年的10年里,斯佩里先用猫、猴子、猩猩做了大量的割裂脑实 验,取实验法的分析与感悟
本次作业,我选取了 3个典型的有关心理学实验案例,借以分析实验法在具体事件中的 应用。
下面是我选取的三个案例:
脑割裂实验
从1952年至1961年的10年里,斯佩里先用猫、猴子、猩猩做了大量的割裂脑实 验,取得了一些成 绩,为以后做“裂 脑人”的研究奠定
了基础。从1961年开始,斯佩里把“裂脑人”作为研究大脑两半球各种机能的研究对 象,对“裂脑人”长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视觉悬崖实验
实验时,让婴儿的母亲先后站在装置的"深"、"浅"两侧招唤婴儿,观察婴儿是否拒绝从 有深度错觉的"悬崖"一边爬向母亲,借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的发生。实验证明,出生六个 月左右(甚至更早些)的婴儿,尽管母亲向他(她)招手呼唤,诱导其爬向母亲,但均被拒 绝。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深度知觉的能力。动物实验表明,凡是一出生就会行走的动物, 生后不久就能看出深度而躲避"悬崖";而生后尚需经过一定时间才会行走的动物,则和人类 的婴儿一样,要到会爬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看出深度而躲避"悬崖"。吉布森和沃克(Gibson & Walk,1961)~14个月会爬的婴儿进行了视崖测试,结果表明:有足够大的视 崖深度时(大约90cm或更多),只有不到10%(3名)的婴儿会越过悬崖爬向母亲,而有 27名婴儿从中间爬向浅滩。当深侧的方格图案距离玻璃板越来越近时,就有越来越多的婴 儿爬过深滩;当视崖深度是26cm时,有38%的婴儿爬过深滩;而1m时只有8% (主要是年 龄较大的婴儿)。
华生的小阿尔伯塔实验一一又名白鼠实验(该实验的传播很广,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我的感悟是:
实验法以其严谨性、科学性、重现性和富有逻辑性在众多研究方法中脱颖而出。我的专 业是化学,是自然学科。因而实验法的应用几乎算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本次作业之所以不选
择化学方面的典型案例,是因为我觉得心理学的案例更有趣一些。
实验法相比较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而言,它有一个特点,即有一个严格的流程:首先 确定研究方向,然后查阅资料,确定具体课题,接着设计实验方案、假设结论,再控制单一 变量进行实验、分析和整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可继续探索之 处。实验法的重头戏在于研究的过程中。
这次所选择的三个实验(脑裂实验、视觉悬崖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均严格的执行 了这几点要求。这三个实验的假设均从具体的社会情境出发,通过归纳总结得到较为科学性 的能用于实证研究的实验假设。而后,借助实验室和相关实验仪器测量有关数据,如脑裂实 验中,通过控制变量法,测量被试的左右脑对视觉、空间知觉等大脑相关技能的反复测量, 得到数据后,经过统计分析,得到研究结论,并验证假设,从而完成整个实验,这对于其他 自然学科来说,实验已经完成;但对心理学实验而言,还差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即对被 试进行解说,尤其是对被试的心理可能造成危害的实验。这一点在小阿尔伯特的实验中有所 体现。因而心理学实验的伦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