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
正常骨 骨质疏松骨
以骨强度受损 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映了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的综合特征。
骨质疏松症目前的定义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痪;
骨概述
骨质疏松症基本概念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主要内容
预防和治疗
迄今为止的各种防治措施可使:
变细的骨小梁增粗、穿孔得以修补,
但不能使已断裂的骨小梁再连接,
即不能使已破坏的骨组织微结构完全修复!
对本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
非药物干预 ---- 健康生活方式
为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降低骨丢失速率
各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预防措施为
1. 合理饮食: 富含钙膳食、低盐、适量蛋白质
足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
2. 适当运动
3. 适当光照,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4. 消除危险因素,治疗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非药物干预 ---- 防止跌倒
钙 剂1、骨质疏松症预防的重要措施
2、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基本辅助用药
非药物干预
基础防治措施 —— 钙+维生素D
钙
成人体内约有钙700-1500克
99%的钙存在于骨和牙齿中
吸收部位: 十二指肠及小肠上段
钙含量能显著影响小肠对钙的吸收
吸收率随钙量增加而显著下降
一般吸收率20-30%
国人钙摄入量的部分调查结果
赵熙和 1993~1994 北 京 50~90 320 397
胡迎芬 1992~1994 北 京 40~59 368 250
葛可佑 1992~1994 30个省市 全部 405 99749
作 者 调查时间 地 区 年 龄 钙量mg/日 人 数
2002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翟凤英, 等. 营养学报. 2005;27(3):181-4.
0
200
400
600
800
1000
总体
城市
农村
平均膳食钙摄入量(mg/d)
成人钙适宜摄入量
近期钙摄入量调查
赵熙和:60岁以上老年人 平均 505mg
2005年 男 544mg 女 479mg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量为800mg/日
规定钙摄入限度与NIH相同,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注意结石病的危险性
临床目标
缓解疼痛
增加骨密度
降低骨折发生率
骨质疏松治疗目标
根本目标
根据骨转换状态,调节骨代谢,使
骨形成 骨吸收
防治药物
骨吸收抑制剂 骨形成促进剂
维生素D和衍生物 甲状旁腺素
双膦酸盐 维生素D和衍生物
降钙素 锶盐
雌激素 其他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VD被列为骨质疏松防治的基本药物和重要营养素
活性维生素D
1,25(OH)2D3 的产生
外源性
蔬菜、菌类——VitD2(麦角骨化醇)
鱼肝、蛋黄、乳类——少量VitD3
(胆骨化醇)
英国对5292名前10年内发生过骨折的老人进行研究后发现,补充维生素D和钙对防止骨折意义不大。
結果发表在《柳叶刀》上,研究由英国21家医院协作完成
2005年3月Richy等报道了维生素D和活性维生素D在预防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中作用的比较性荟萃分析:
活性维生素D在预防骨量丢失与椎体和(或)非椎体骨折更具优越性。
老年人活性维生素D↓
血1,25(OH)2D3值下降50%或更多
因光照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
下降,维生素D的进量和吸收都减少。
肾功能减退,肾脏1α羟化酶活性降低。
活性维生素D代谢物和骨的质量
骨质量↑
PTH和细胞因子致骨吸收↓
抗骨折能力↑
皮质骨形成↑
皮质多孔性↓
活性维生素D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 肌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