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课本P3图)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采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
间早)
★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
.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
.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
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
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
日或9月23日。
3
.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如右图: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
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
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
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
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
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能
大气⑴太阳辐射能流传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多数抵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受热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达给大气。
过程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