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镇静镇痛的实施程序化镇静.ppt

格式:ppt   大小:5,929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镇静镇痛的实施程序化镇静.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7/27 文件大小:5.7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镇静镇痛的实施程序化镇静.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镇静镇痛的实施程序化镇静
第1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在ICU重症患者处于强烈刺激的常见原因包括:
(l)自身严重疾病的影响:患者因为病重而难以自理,各种有创诊治操作,自身伤病的疼痛。
(2)环境因素:患者被约束于病4-374
镇痛镇静监测与评估
每日唤醒
镇静镇痛的撤离
镇痛镇静计划和目标
第20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镇痛评估
可交流患者
患者的自我报告可能是最好的疼痛报告方式
数字评分,从0-10(不痛—疼痛难忍)
视觉模拟法:用一条100mm的水平直线,两端  分别定为不痛和最痛。
语言评分法:以0分(不痛)至10分(疼痛难忍)的分值来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
面部表情评分法 :
术后疼痛评分法:用于胸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测量。从0分到4分共分为5级,
第21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不可交流的患者
因为存在认知缺损 镇静 麻醉或者机械通气
需要生理和行为方式的评价
危重症患者中可能缺乏有效性和可靠性
镇痛评估
第22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镇静评估
临床常用的镇静评分系统有
主观性镇静评分
  Ramsay评分
  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
  肌肉活动评分(MAAS)等
客观性镇静评估
  脑电双频指数(BIS)等方法。
第23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主观镇静评分的应用
Anesthesiology. 2007;106:687.
应用最多的是Ramsay评分,其次是MAAS和SAS评分;
—法国镇静各阶段评分的应用
第24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主观镇静评分的应用
70%
8%
9%
67%
10%
MASS评分
GCS评分
Ramsay评分
SAS评分
Crit Care Med. 2006; 34:374.
—加拿大各类镇静评分使用的比例
第25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清醒
不清醒
第26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Ramsay Scale 的特点
简单、易于记录
广泛应用于临床与研究
与其它评分系统一致性好
可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不用于使用肌松剂的病人
无躁动状态评价
不同等级间描述区别不大
2~5分之间难以准确区分
第27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Ramsay评分的临床应用
对于一般的ICU病人宜在3分
对于手术后较大创伤后的病人应使其达到5~ 6分
对于病情平稳的患者只需达到2分
注意事项:
(1)若Ramsay评分 > 5分超过 6小时需停药
(2)所有患者在停药之前最好将 Ramsay评分调整至 2分 水平
第28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29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30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主观评分系统存在的问题
主观、不客观
主要描述病人对刺激的运动反应
不适用于使用肌松剂病人
有效性、可靠性源于相互间比较
未考虑病人对镇静治疗改变后反应
第31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客观镇静评分系统
脑电双频指数(BIS)
第32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BIS与镇静深度
根据Ramsay评分<2分为镇静不足,>5为镇静过深的标准,分析BIS数值作为诊断性试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患者从镇静适度向镇静过度转化,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
BIS ,患者从镇静不足向镇静适度转化,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
建议:临床适度镇静的BIS值范围:~
第33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34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BIS的应用范围
第35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镇静评分应用注意事项
个体化选择评分方法
主、客观评分相结合并注意频次
在镇静较浅时,主观评价重复性更好,在深度镇静或给予肌松剂不能观察动作行为时,客观指标有助于病人镇静程度的判断
Crit Care Med. 2006 ;34(2):556-7. Crit Care Med. 2006 ;34:2264.
第36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程序化镇静的实施
Crit Care Med. 2006 ;34-374
镇痛镇静监测与评估
每日唤醒
镇静镇痛的撤离
镇痛镇静计划和目标
第37页,讲稿共66张,创作于星期三
每日唤醒的方法
每日定时暂时停止所有镇静药物输注
直至患者清醒并能正确回答至少3~4个简单问题
或者逐渐表现出不适或躁动
重新给以镇静至目标镇静水平(Ramsay评分3~4分)
待脱机条件成熟后停止镇静
Kress JP , et al. N Engl J Med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