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税法总论
◆本章内容结构:8节
第一节税法的目标
第二节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节税收法定原则
第四节税法要素
第五节税收立法与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第六节税收执法
第七节依法纳税与税法遵从
第八节国际税收关系(新增)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作为《税法》课程的基础知识,在历年《考试大纲》中均为能力等级1级,考试中题型均为选择题,分值在1-。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税法的目标
知识点:税法及其目标
考情分析:近三年无考核
一、税收与税法
(一)关于税收: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了解)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二)关于税法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内容主要包括:各税种的法律法规以及为了保证这些税法得以实施的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收管理体制。
:义务性法规;综合性法规
:兼顾和平衡纳税人权利,在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也保证对纳税人权利的有效保护。
税法与税收关系:
税收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为税收制度,而税法则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
二、税法的目标
,有效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国际经济交往提供可靠保证
第二节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知识点: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考情分析:选择题
一、税法的地位
,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
。
。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宪法》的关系
《宪法》第五十六条、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等”。
区别:民法调整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平等、等价和有偿;税法带有明显的国家意志和强制,调整方法主要采用命令和服从的方法。
联系:当税法的某些规范同民法的规范基本相同时,税法一般援引民法条款。当涉及税收征纳关系时,一般应以税法的规范为准则。
《刑法》的关系
本质区别:《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税法则是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其调整的范围不同。
《行政法》的关系
联系:税法具有行政法的一般特性。
区别: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并且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无偿单方面转移,一般行政法不具备;行政法大多为授权性法规,而税法是义务性法规。
【考题·单选题】下列法律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正确答案』A
税收法定原则
知识点:税收法定原则
考情分析:单选题、多选题
税法的原则
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
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原则
内容
要点
基本原则
核心基本原则
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其他基本原则
(3个)
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
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
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原则
内容
要点
税法的适用原则
(6个)
(1)含义: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
(2)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
(3)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
(1)含义: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
(2)目的:维护税法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1)含义: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2)作用:避免因法律修订带来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