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徐立岗 田家林 陈月梅
摘 要:协同创新受到各国创新理论家和创新政策制定者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协同创新的相关文献,基于江苏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现状,提出目前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完整企业、科研院所还是高校,对于加强协同创新的动力不足。企业的追随战略,长期停留在以市场换技术的低水平发展阶段,自主研发和创新的愿望和能力不足。高校、科研院所则偏向于追求研究的学术价值,而缺乏服务社会的现实关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主战场的研究动力和能力同样匮乏。由于管理体制的分割,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还存在领域壁垒,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是项目合作的方式,存在短期化、临时性的特点,未能真正实现各方人员的相互流动与交流,更未能在各方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利益共同体,这种较低层次,临时性的合作,不能从长远意义上考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发展。
4 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
创新制度协同——政府进行联合制度创新,打造一流区域创新系统
为了大力促进江苏地区的产业协同创新,打造一流的区域创新系统,政府应当加大相关制度创新的完善,力争在制度安排上取得大的进步,不断优化区域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建立一个由政府相关人员组成的一个协作机构,并为这个机构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一个主体的相关责任与权力范围,尽快建立、完善并贯彻、落实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科技业务资质通认制度、科技人才居住证制度、区域统一社会保障制度、重大课题联合申报共同承担制度、科技合作成果奖励制度等,为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提供全面有力的制度保障。
创新资源协同——人力、知识、资金等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
人才是第一位的创新资源。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教育。一个区域的教育水平决定着就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这恰恰是创新能否取得大成就的关键。江苏也是教育大省教育强省,人均受教育程度较高,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也较大,其中又以南京实力最强。由于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率先大力发展教育就成为百年大计。从区域创新的角度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流创新人才,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使命。另外,知识技术等的共享,创新资金的共享等也将促进区域协同创新更好的发展。
创新产业协同——跨产业的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
各行业企业除了同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之外,同行业企业之间也应开展协同创新。企业显然要比高校、科研院所更了解自身的市场需求,行业内同等规模企业之间,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联合研发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开发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份额大的新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当代科技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传统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大量涌现,许多新产品都是多学科、跨学科联合研发的成果。而众多知识、技能是分布在不同行业中的,研发难度很大,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均要求企业不能只在行业内寻求合作。在此形势下,跨行业企业之间的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便成为必然。来自不同但相关行业的企业开展联合研发,不同的技术学科优势互补,能够发挥协同创新的作用。
创新区域协同——区域错位发展,发展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