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塑胶产品构造设计注意事项
目录
第一章塑胶构造设计规范
1、资料及厚度
、资料选择
、壳体厚度
、部件厚度设计实例
2、脱模斜度
、脱模斜度重点
3、增强筋
、增强筋与壁厚的关系
、增强筋设计实例何一个侧壁,都需有必然量的脱模斜度,以便产品从模具中拿出。°至数度间变化,视四周条件而定,°至1°间比较理想。详细选择脱模斜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取斜度的方向,一般内孔以小端为准,符合图样,斜度由扩大方向取
得,外形以大端为准,符合图样,斜度由减小方向获得。以以下列图1-1。
图1-1
凡塑件精度要求高的,应采纳较小的脱模斜度。
凡较高、较大的尺寸,应采纳较小的脱模斜度。
塑件的缩短率大的,应采纳较大的斜度值。
塑件壁厚较厚时,会使成型缩短增大,脱模斜度应采纳较大的数值。
一般状况下,脱模斜度不包含在塑件公差范围内。
透明件脱模斜度应加大,省得惹起划伤。一般状况下,PS料脱模斜度应大于3°,ABS及PC料脱模斜度应大于2°。
带革纹、喷砂等外观办理的塑件侧壁应加3°~5°的脱模斜度,视详细的咬花深度而定,一般的晒纹版上已清楚例出可供作参照之用的要求
出模角。咬花深度越深,°+H/°(H
为咬花深度).如121的纹路脱模斜度一般取3°,122的纹路脱模斜度
一般取5°。
插穿面斜度一般为1°~3°。
外壳面脱模斜度大于等于3°。
除外壳面外,壳体其余特色的脱模斜度以1°为标准脱模斜度。特其余也可
以依据下边的原则来取
:低于3mm高的增强筋的脱模斜度取
°,
3~5mm
取1°,°;低于3mm高的腔体的脱模斜度取
°,
3~5mm
取1°,°
3、增强筋
为保证塑件制品的强度和刚度,又不致使塑件的壁增厚,而在塑件的适合
部位设置增强筋,不只能够防范塑件的变形,在某些状况下,增强筋还能够改
善塑件成型中的塑料流动状况。
为了增加塑件的强度和刚性,宁愿增加增强筋的数目,而不增加其壁厚。
、增强筋厚度与塑件壁厚的关系
举例说明:
、增强筋设计实例
图3-3
4、柱和孔的问题
、柱子的问题
设计柱子时,应试虑胶位可否会缩水。
为了增加柱子的强度,可在柱子四周追加增强筋。增强筋的宽度参照图
3-1。
柱子的缩水的改良方式见如图4-1、图4-2所示:改良前柱子的胶太厚,易
缩水;改良后不会缩水。
图4-1
图4-2
、孔的问题
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2倍以上。
孔与塑件边沿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取孔径的3倍以上,如因塑件设计的限制或作为固定用孔,则可在孔的边沿用凸台来增强。
侧孔的设计应防范有薄壁的断面,不然会产生尖角,有伤手和易缺料的
现象。
图4-3图4-4
、“减胶”的问题
图4-5
5、螺丝柱的设计
,螺丝柱平时还起着对
PCB板的定位作用。
:其外径应当是Screw外径的
~。图6-×。设计中可
以取:螺丝柱外径=2×螺丝外径;螺柱内径(ABS,ABS+PC)=螺丝外
径-;螺柱内径(PC)=螺丝外径--(,待测试通可是再修模加胶);。
、不同样螺丝的螺丝柱孔设计值如表5-2、表5-3所示。
(10次)时所要用的扭力值,如表5-4所示。
6、止口的设计
、止口的作用
1、壳体内部空间与外界的导通不会很直接,能有效地间隔尘埃/静电等的
进入
、上下壳体的定位及限位
、壳体止口的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1、嵌合面应有>3~5°的脱模斜度,端部设计倒角或圆角,以利于装置
2、上壳与下壳圆角的止口配合,应使配合内角的R角偏大,以增加圆角
之间的空隙,预防圆角处互相干预
、止口方向设计,应将侧壁强度大的一端的止口设计在里边,以抵挡外
力
、止口尺寸的设计,;;B1=~;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