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9
文档名称:

陶瓷工艺学.ppt

格式:ppt   大小:9,195KB   页数:3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陶瓷工艺学.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7/28 文件大小:8.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陶瓷工艺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陶瓷工艺学
*
第1页,讲稿共339张,创作于星期三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原料
第二章 坯料
第三章 釉料
第四章 成型
第六章 烧成与窑三
*
二. 原始瓷时期 ( 殷商 ----东汉 )
原始瓷时期除生产无釉陶外,还有大量的釉陶
出现,其特点为不透明釉配不透明胎,釉为石灰釉。
高温烧成,使用含铁原料,出现了南北两大派系。
北方釉陶:高岭土坯配含铁的高钙石灰釉,钙含量
在15%—20%。
釉层特点:釉层薄,颜色发黄,
不透明(含铅),光泽差。
南方釉陶:高岭土坯(着色坯)配含铁的高钙石灰釉
釉层特点:釉层薄,为灰青色,不透明,
光泽差。
第20页,讲稿共339张,创作于星期三
*
在这个时期 窑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馒头窑(马
蹄窑)烧成温度达到1100°c ,
釉的形成:
(1)海水(NaCl,CaCl)中浸泡后再烧,则在表面形成一层釉。(古埃及的说法)
(2)中国古代烧陶用柴,灰分中含 Ca ,K 等,结于陶表面,在温度升高时,可形成一层釉。
第21页,讲稿共339张,创作于星期三
*
商周以后,烧成温度达到1200°C左右,
Ca含量到15%,其中2%Fe,则充分具备了成
釉的条件, 此时的釉可断定为人为的施釉,开
始使用石灰石, 草木灰,瓷石, 粘土。古代
艺术瓷釉 的主要成分为草木灰 (草木灰,柴
灰 ),此时瓷胎吸水率7%,称为原始瓷。此
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
第22页,讲稿共339张,创作于星期三
*
在这个时期陶器应用的最大发展是把陶器的应
用扩大到建筑方面。
从周代开始砖瓦成为建筑中的重要材料。尤其
到秦代,大量砖瓦修建长城和阿房宫,说明建筑材
料已大量使用。
在这个时期,陶器发展的代表是秦始皇兵马俑。
陶器的发展
第23页,讲稿共339张,创作于星期三
*
三、透明釉时期(东汉—宋金)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其特
点是,透明釉配不透明胎 , 由不透明釉到透明
釉是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大飞跃。
瓷器出现的条件(透明釉出现的条件)
(1)馒头窑的温度可达1300°C ,是瓷器出现的一个条件。
(2)开始使用经淘洗的瓷石。瓷石的成分为伊利石,
石英,长石的混合物,瓷石使用是可直接成瓷为第二个条件。
第24页,讲稿共339张,创作于星期三
*
“瓷”的最初文字记载
西汉邹阳«酒赋»里始见瓷字。
晋人吕忱“瓷,白瓶长颈”—— «字林»
晋人潘岳“似缥瓷以酌酃”—— «笙赋»
随着釉陶技术的发展,到汉魏时期,釉层厚度从
,釉面“晶莹明澈,光润如
玉。”人们意识到无法再与“陶”相混,于是创
造了“瓷”与釉陶相区别。
第25页,讲稿共339张,创作于星期三
*
瓷器出现的标志
在魏晋时期大规模瓷器出现,其中以三国东吴
孙权时的“青瓷羊”为真正的钙釉,是世界公
认的真正“瓷”的开始。
“钙釉” 以瓷石和草木灰来制釉,此时称为青瓷。
Ca 含量18%,K+Na ‹ 5% ,Fe ‹ 2%, 吸水率‹ 8%
第26页,讲稿共339张,创作于星期三
*
三国两晋时期制瓷有进一步的发展。
第27页,讲稿共339张,创作于星期三
*
各时期“瓷”的发展特点
南北瓷的分道
自魏晋以后开始出现南北分道
南方:青釉瓷,还原焰。以越窑为代表
北方:白釉瓷,氧化焰。以邢窑为代表
唐代开始出现“窑”字
从唐代开始,“窑”开始出现,即代表了
热工设备又代表了陶瓷制品。
第28页,讲稿共339张,创作于星期三
*
唐代的越窑和邢窑是南北各窑的代表窑。陆羽比较两窑的
特点: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又有
邢不如越之说。陆羽按瓷色与茶色是否相配来定各窑的优
劣,说邢瓷白盛茶显红色。越瓷青盛茶显绿,因而断定邢
不如越。(断瓷应按质量而不是瓷色,这只是饮茶人的偏
见。)
唐三彩也是名瓷的一种。所谓三彩,就是在白底胎上用铅
黄,绿,青等色画成花纹,烧制成瓷。
越窑以青瓷著名,到五代,制作更精美,以秘色瓷为精品,
所谓秘色瓷就是青蓝色。另外闽,蜀等地也有秘色瓷。
第29页,讲稿共339张,创作于星期三
*
从五代到宋金
此时期是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