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文档名称: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docx

格式:docx   大小:76KB   页数:5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docx

上传人:sunhongz2 2022/7/28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 a2CO
小苏打:NaHCO
大苏打:Na24Q
石膏(生石膏): 20
熟石膏:2CaSO4 • .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Q (无毒)

蓝色[Cu(OH) 2]
黄色(Agl、Ag3PQ)
白色[Fe(0H) 2、CaCO、BaSQ、AgCl、BaSC3]
有色气体:
Cl 2 (黄绿色)
NO (红棕色)
四、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一一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橙
v
红色


>
酚酉太
v
无色


>
7tl ;舐
v
红色


>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 极 (夺 电 子 的 能 力)
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 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 S2- >I -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 H 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 NazCO 与 AlCl 3 溶液混和时: 3CQ2- + 2Al 3+ + 3H 2O = 2Al(OH) 3, + 3CO 2 T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 Pb + PbO 2 + 2H 2SQ = 2PbSO4 + 2H 2O 试写出作为原电
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 2e- - PbSO4
PbQ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
负极:Pb + SO 42- -2e- = PbSO 4
正极: PbO 2 + 4H + + SO42- +2e- = PbSO 4 + 2H 2O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2-
阴极:PbSO +2e = Pb + SO 4
阳极:PbSO + 2H 2O -2e- = PbO 2 + 4H + + SO42-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
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 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 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 离子晶体 > 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 Si> C> O ).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
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d- >Cl2 >Br2 >Fe3+ >I 2 >S=4(+4 价的 S)
+SO + H2O = H 2SQ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 H2O、NH、HF、CHCH20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 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
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98%勺浓硫酸的密度为: 。
16、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 [Fe(SCN) 2、Fe(SCN%、Ag(NHs)+、[Cu(NH 3) 4]2+ 等];
(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一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一 O
HClO4(高***酸)一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 H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