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第1页,讲稿共34张,创作于星期三
免疫球蛋白(Ig)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御感染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人体许多疾病均与其免疫水平下降或异常有关。1945年,cohn等首先从人血高疗效。
第10页,讲稿共34张,创作于星期三
(三)感染性疾病的防治:
1、重症感染新生儿: 尤其是早产儿感染,新生儿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对抗原的抗体应答反应迟缓,主要通过胎盘接受母体的IgG抗体、早产儿从胎盘获得IgG更少、易产生生理性低丙种球蛋白症。新生儿败血症等重症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很高。特别是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等高危新生儿感染时预后极差。有资料表明、在上述患儿中使用IVIG可以使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第11页,讲稿共34张,创作于星期三
2、病毒感染 IVIG制剂中含有广泛而有效的抗病毒抗体,可用来防治病毒性感染
第12页,讲稿共34张,创作于星期三
(1)、巨细胞病毒感染(CMV):巨细胞病毒感染(CMV)是胎儿、新生儿病毒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也可以发生在骨髓、心脏、肝脏、肾脏移植后、轻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重者可造成小儿智力障碍、先天畸形或死亡。巨细胞病毒感染(CMV)也是婴儿肝炎综合症的重要病原体。巨细胞病毒可造成先天或后天感染、引起间质性肺炎、常造成患儿死亡、应用IVIG可减少肺炎发生率、减轻感染程度。-,每周一次、共5次。同时可加用阿昔洛韦以增强抗病毒作用。对骨髓移植患者使用IVIG不能防止CMV感染,但可以降低间质性肺炎和CMV感染引起死亡的危险性。1989年、WEINBERG报告IVIG、2g/kg、12---24小时后可使合胞病毒(RSV)感染滴度显著下降、血氧含量明显改善。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报告72例 RSV所致的重症毛细支气管患儿伴有IgG下降,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低下、外周血T细胞数量减少。29例采用IVIG,治疗组与43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gG、B细胞增殖功能、T4细胞、T8细胞、T4/ T8比值均有明显提高。喘憋、肺部体征消失,胸片炎症吸收时间及平均住院日也明显缩短。IVIG对RSV所致的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第13页,讲稿共34张,创作于星期三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对HIV所致的艾滋病、应用IVIG可预防继发感染、可通过增加辅助T、使抑制T细胞正常化、恢复正常CD4/CD8比值、从而提高免疫力、改善病情。、每周1—2次。
(3)其他病毒感染: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腺病毒性肺炎、以及麻疹、水痘等病毒感染、早期应用IVIG可获得一定疗效。
第14页,讲稿共34张,创作于星期三
3、细菌感染
1990年Katayama、Mishima、Nishimara分别报道对严重的、难以控制的细菌感染用IVIG配合抗生素可提高疗效。
第15页,讲稿共34张,创作于星期三
(四)、血液病: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型、急性型占60%、发病期1-3周有病毒感染史、80%为自限性疾病;慢性型病程超过半年、最长可达30年。常常反复发作。IVIG可能通过封闭剂抑制Fc受体、减少自身抗体的生成和形成保护血小板抗体等治疗ITP。1981年Imbachwei 18例对皮质激素依赖、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小儿ITP用IVIG治疗、效果良好,1988年藤泽宏辛报告17例ITP、%、%,血小板正常持续时间以IVIG组长。1991年、Yasunaga报告35例ITP用IVIG明显提高血小板计数、然而提高的血小板计数往往有迅速回到治疗前的水平、如果用IVIG后再加上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泼尼松,可使疗效持久。10余年来用IVIG治疗急性ITP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单用IVIG后血小板升高、但部分病例短时间内会下降、联合应用IVIG与甲基强的松龙比单用IVIG好。方法为:、每天一次、连续5 天;或者1g/kg、每天一次、连续两天。治疗后可见血小板数量增加、止血效果明显。一般认为,ITP应用IVIG指证为:(A)、严重出血或有导致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时。(B)、持续自发出血不止。(C)皮质激素治疗未能止血者。(D)、慢性型急性发作、伴严重出血者。多主张IVIG联合皮质激素。(E)循环中 血小板自身抗体明显增加者。
第16页,讲稿共34张,创作于星期三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IVIG 1g/kg/day、连续7天。
3、自身免疫性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