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304省道LM1标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Ⅰ、工程概况
Ⅱ、施工总体部署
Ⅲ、施工准备工作
Ⅳ、主要项目施工方案Ⅴ、施工进度计划
Ⅵ、工期保证措施
Ⅶ、暑雨季施工措施Ⅷ、质量保证措施
Ⅸ、安全保证措施
Ⅹ、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附图表
表1-1 质量保证体系表1-2 质量自检体系表1-3 安全保证体系
表2 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图表3 工程管理曲线图表4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表5-1 二灰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表5-2 沥青砼面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表6 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表7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初步的施工组织设计
Ⅰ、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1、连云港市公路管理处发出的S304柴门大桥-杨集段路面改建工程LM1标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及招标文件答疑纪要和补遗书。
2、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公路工
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及其它有关施工及设计规范、施工手册、操作规程等。
3、通过现场考察、调查、咨询所获得的资料。
4、我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机械设备状况、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来在公路工程施工实践中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
S304柴门大桥-杨集段路面改建工程LM1标位于灌云县柴门大桥-杨集镇,起点桩号:9K+200,终点位于桩号:35K+948,。设计标准:二级公路,路基宽12m,路面宽9m。路面结构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cm沥青下封层+20cm二灰碎石+34cm 10% 石灰土。
三、沿线工程地理特征:
1、地形地貌:本工程位于灌云县境内,属冲海积平原地貌,地形较平坦。
2、气候特征:拟建项目地处半湿润的暖温气候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四季分明。冬季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稀少,温度较低,夏季受海洋气团的影响,雨量充沛,温度较高。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本工程处于冲海积平原,地层上部主要由软粘土、淤泥构成,下部为硬塑状高液限粘土;地表水及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大,水质对砼无侵蚀性,可满足施工及生活用水需要。
4、地震效应: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年),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按7度设防。
四、主要工程量:
本工程主要工作内容有:二灰碎石基层、沥青下封层、中粒式沥青砼面层、路缘石、素土路肩及路口交叉工程等。
五、工程开竣工日期:
本工程建设工期四个月,计划2003年6月20日进场开工,10月20日前竣工。
六、工程特点:
1、本工程战线长,工程量大,实际施工期短,施工组织难度大。施工过程中要科学组织、严格管理、精心施工,确保工程按期优质完成。
2、本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中要投入优良的机械设备和高素质的管理、操作人员。
3、本工程工期短,材料用量大,开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材料供应,并切实做到文明环保施工。
4、施工期间半封闭交通,又需全幅铺筑,施工中要切实注意交通安全,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Ⅱ、施工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为确保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思想如下:
1、管理人员与施工队伍:项目经理部由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丰富公路施工经验和年富力强的人员组成领导班子,施工队伍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按S304柴门大桥-杨集段路面改建工程LM1标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2、施工组织:采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
3、机械设备配套:采用和工程相适应、性能良好的进口机械设备,科学配置,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
4、施工工艺: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的、成熟的施工工艺和经验,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
二、施工组织机构:本合同工程组织机构见投标书附表1。
1、项目经理部建设:本工程项目经理部由具有较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履行合同、指挥协调生产、按期优质完成本合同工程任务,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项目副经理二名,项目总工一名,下设施工技术、质量检验、试验检测、材料设备、后勤安全、合同计划、财务统计等职能部门,项目经理部定员25人。
2、施工队设置及劳动力布置:本工程主要工作内容为路面基层、面层及土路肩、路缘石和平交道口工程的施工。根据工程特点和我公司实际情况,拟设置三个施工队:路面基层施工队、路面面层施工队和附属工程施工队。各施工队在项目经理部的统一领导下,既分工负责又相互协作。根据本合同段的施工队设置、工作内容、工期和进场机械设备情况,各施工队的任务划分及劳动力布置如下:
三、总体施工方案:
1、施工顺序:
测量放样→路面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