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高温作业危害及预防保健措施.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温作业危害及预防保健措施.docx

上传人:PIKAQIU 2022/7/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温作业危害及预防保健措施.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温作业危害及预防保健措施
(一)高温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主要指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这些因素构成了作业场所的微小气候。
1.气温 生产环境中的气温除了取决于大气温度外


在高温环境劳动时,人的体温调整受气象条件和劳动强度的共同影响。气象条件诸因素中,气温柔热辐射起主要作用。气温以对流的方式作用于人的体表,经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热辐射则直接加热机体深部的组织。体力劳动时,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加和劳动时间的延长,代谢产热不断增加。这些内外环境的热负荷使机体获热。当中心血液温度增高时,热敏感的下丘脑神经元发放的冲动增加,导致皮肤血管扩张,皮肤出汗。大量的血液携带热由内脏流向体表,热在在皮肤对流和蒸发散去,维持正常体温。若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一般一平均皮肤温度35℃为界),机体只能通过蒸发途径散热,湿热环境可降低蒸发散热的效率。若环境受热加上劳动代谢产热明显超过散热时,机体则会产生热蓄积,体温可能上升并稳定在较高的平衡点上(如中心体温39℃),此时机体处于高度的热应激状态;假如热接触是连续的,体内热蓄积的热可在期间内散发出去而热应激缓解。蓄积过量,超过体温调整力量,则可能消失过热而发生中暑。
中心体温也称深部温度,一般以直肠温度表示,一般认为中心体温38℃是高温作业工人生理应激范围的上限。
2、水盐代谢 环境温度愈高,劳动强度愈大,人体出汗量则愈多。汗的有效蒸发率在干热有风的环境高达80%,大量的出汗能准时蒸发,则散热作用良好。但在湿热风小的环境中汗的有效蒸发率则常常缺乏50%,汗液难于蒸发,往往成汗株淌下,不利于体温调整,且由于皮肤潮湿度增高,皮肤角质渍而膨胀,阻碍着汗腺孔的正常作用,淌汗更多。大量的出汗可致水盐代谢障碍,而影响劳动力量,甚至造成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热痉挛发生。


3、循环系统 高温环境下体力劳动时,心脏向高度扩张的皮肤网输送大量的血液,以便有效地散热;又要向工作肌输送足够的血液,以保证工作肌的活动,且要维持适当的血压。另一方面,由于出汗丢失大量水分和体液转移至肌肉而使有效血容量削减。这种供求冲突使得循环系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心脏向外周输送血液的力量取决于心输出量,而心输出量又依靠于高心率和血管血容量。假如高温工人在劳动时已到达最高心率,机体蓄积热又不断增加,则不行能在增加心输出量来维持血压和肌肉灌溜,可能导致热衰竭。血压转变没有明确的规律,劳工人可能心脏代偿性肥大。
4、消化系统 高温作业时,消化液分泌减弱,消化酶活性和胃液酸度降低。胃肠道收缩和蠕动减弱,汲取和排空速度减慢。唾液分泌也明显削减,淀粉酶活性降低。在加上消化道血流削减,大量饮水使胃酸稀释。这些因素均可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胃肠道疾患增多,且工龄越长,患病率越高。
5、神经系统 高温作业可使中枢神经系统消失抑制,肌肉工作力量低下,机体产热量因肌肉活动削减而下降,热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