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主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是教师的“一言堂”,同学在下面抄抄画画,顶多再使用挂图、模型、录音、投影等方式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但这远远是不够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创设让学生摸得着、看得到,甚至能够自己亲手操作的一种情境。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从而抓住课堂,才算是真正做到师生互动。
一、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敢于说话,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
在讲述《交友要讲原则》时,在“‘哥们儿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这一问题上创设了这一情境:我让同学们先看同学自编自演的小品。小品的内容是,我校初二的甲同学因故打死了初一的乙同学,为躲避公安局的追捕,来找他的“哥们”帮忙。要求同学看完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同学们一听有“好戏”可看,一下子来了精神,激发起了探究的兴趣。没等小品演完,就有同学在下面议论纷纷;小品演完之后,同学马上就七嘴巴舌的议论开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就这样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的不再是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活泼好动这是孩子的天性,抓住了学生的心也就抓住了课堂。而相反的,如果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只知道听,只知道接受,只有老师的喋喋不休,课堂气氛沉闷,不仅是学生想睡觉,连听课的老师都很无聊。久而久之,政治课堂就失去了吸引力,学生就开始厌烦上政治课了。所以,只有让学生参与学习,抒发自己的感想,“七嘴巴舌”,“议论纷纷”,甚至与教师当场辩论,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能说会道、善于思考的能力。
以往,我们总是认定一个理,好像教学就只是有那么一种方法,一种形式,这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出题,学生考试。这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有句名言:“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是的,任何事情,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总能想许许多多的方法去办好。在教学方法上,每一项教学内容,都可以设计出多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必须牢牢集注:在教学上,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在讲授“如何成才”时,是不是像有写人说的那样“只有学习好,才能成才”呢?每次讲到这里学生们就会用不相信的眼光看着我,效果很不理想。或许是受了这次“课程改革培训”的影响和启发,我设计了一堂辩论课。正方:只有学习好,才能成才;反方:学习不好,也能成才。通过争论,使学生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学生自己和自己辩论,让同龄人去说服同龄人,这样做,起码不存在逆反心理,因如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课堂是一种对话,是一种讨论,这是对传统课堂理论的一种超越。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课堂的组成部分,构筑起共同探讨的平台。
二、创设冲突情境,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是不是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呢?不是的。只有那些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