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教育学心理学通识性考试提纲.docx

格式:docx   大小:73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学心理学通识性考试提纲.docx

上传人:niupai21 2022/7/28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学心理学通识性考试提纲.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学心理学冲刺试题(1)
单项选择题(共 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
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 D )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 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和自我理想。
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正确。理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
目的的因素。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错误。理由: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
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错误。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
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盼课程目标。
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 错误。理由: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能够帮助教师准
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事教学的资格证明,不能狭隘地把它作为学****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错误。理由: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 著。
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 正确。理由: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和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错误。理由: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 验、自我监控。
联结学****理论认为,学****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正确。理由:联结学****理论认为,一切学****都是通过条件作犀, 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惯,而****惯是反复 练****与强化的结果****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境出现****得的****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共同之处:①态度与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也是一种****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 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②态度与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 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个方面构成。(2)区别之处: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②二者价 值内化的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
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中学教学的一般任务有: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何谓德育目标,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有: (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 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指的是根据学生已有的道德发展水平,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
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不断探求新的认知平衡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水平。它最早是由 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 略包括: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