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梅州交通.ppt

格式:ppt   大小:84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梅州交通.ppt

上传人:lily8501 2017/7/10 文件大小:8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梅州交通.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梅州交通的过去、现在、未来
公路概况
一、梅州市公路局简介:
梅州市公路局为市政府领导下的正局级事业单位,归口市交通系统管理,业务上接受广东省公路管理局的指导、监督,养护经费投资由省公路局实行切块包干。梅州市公路局负责全市省养公路管理工作,主要担负全市的国、省道主要干线公路的规划、建设和养护、公路规费征收及路政管理工作。
二、公路概况: 梅县交通发达。公路有梅河、梅揭高速公路,205、206国道。全市在建以及规划建设的另几条高速公路均经梅县。梅县处于粤、闽、赣三省交通的枢纽中心。,其中:国道G205、;省道S223、S333、;县道X019、X020、;乡道Y031、Y032、Y033线合计18公里。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梅县公路局在梅县县委、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施市委、市府“希望在路”和“四个梅州”的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掀起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改造高潮,梅县交通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到2002年底止,,公路的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公路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不便的状况已成为历史。截至2002年止, 公里公路铺上了水泥路面,占总养里程的93%,大大优化了梅县的投资环境。  其中,广东省中心镇之一的畲江镇,是该县的高速公路交汇中心。206国道、梅(州)-揭(阳)、河(源)-梅(州)、兴(兴宁)-畲(畲江)以及将建的几条高速公路在该镇辖区内交叉,并设立大型立交圆盘出口。
梅县交通运输事业,解放前仅有十二条公路,,解放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大致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56年,建立运输管理机构,实现水运、陆运、搬运合作化。运输生产,进入正轨。  第二阶段:1957—1965年,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梅县交通事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在此期间,新建公路20多条,280多公里。  第三阶段: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在此期间,交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不忘我县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到坚守岗位,新建、改建公路6条,总长50公里,新建、改建公路桥梁8座。
第四阶段:1977—1985年,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交通事业,欣欣向荣。在此期间,。  第五阶段:1986—1996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梅县交通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是梅县交通公路建设和各项交通事业发展最快、成果最显著的十年,改善了梅县投资环境和生产环境,为梅县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至1996年,全县累计通车公路里程1471公里,。  第六阶段:1997—2003年,交通运输呈现统一、开放、公平、合理的格局,为梅县经济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至目前止,梅县境内有国道2条(G205、G206)、省道3条(S223、S332、S333)、县道11条,乡道220条,,基本上建成了以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为补充,连结省、县际以及城乡间的公路交通网络。
至2009年底,全市共建成通车高速公路252公里,。今明两年,,高速公路的总体投资规模将达到188亿多元,是梅州“十五”。据交通部门预计,为完善全县的公路网络,保障各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均衡发展,须在今后十年内,新建高速公路5条,,,新建县道1条16公里,,,。力争2010年全部县道达二级公路技术标准。2020年镇际连络线等主要农村网络公路(乡道)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技术标准。
铁路概况
梅坎铁路西起粤东广梅汕铁路梅州站,东至闽西龙坎铁路的坎市站,途经广东省的梅州市、梅县、大埔县和福建省的永定县、龙岩市。铁路全长一百四十六点六一公里。 
其中,梅县畲江镇新化火车站(中等编组站)是广梅汕铁路与闽粤铁路的交汇点,分设有客运站和货运站。

制约梅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区位劣势——距离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和珠三角等主体经济圈较远。从根本上解决梅州区位劣势,破解梅州发展交通瓶颈的一项重要办法,就是全力加快梅州的铁路建设。我市的铁路建设,除了争取中央包括铁道部等部门的全力支持,去年正式启动了鹰梅、浦梅两条新铁路建设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