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备考精选文档.docx

格式:docx   大小:349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备考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zhiweiliao_666 2022/7/29 文件大小:3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备考精选文档.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TTMSHHJ8】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备考精选文档
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备考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逻辑合理,指的是见解能够自圆其说。
【解题方法】
1、体味诗歌的遣词。
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2、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3、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扣住答题点】
1、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赏析作答。
2、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3、从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4、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诗句的原意。
5、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6、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注意】
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像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子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毛泽乐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画中有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赏析原则】
1、词不离句,句不离词;句不离诗,诗不离题、人。
2、注重联想和想象:抓住主要景物;运用联想想像;体会作者情感。
【例题举要】
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2分).
2.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 妙处。(2分)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山的青、雨的白、水的碧蓝,浓墨重彩的勾画出雨前、雨中、雨后的美景。
2.示例: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理解“跳珠”在本诗中的比喻义及其特定的表达效果即可)(2分)
、热爱生活,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二、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苏轼,号 。(1分)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3.联系全词,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4分)

【答案】
(没有“居士”二字不得分)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3 . 两句诗在形式上是对仗(或对偶),具有美感(或韵律感)( 2 分);在内容上通过一个“休”字和烧新火、试新茶两个细节,表现诗人在清明时节的思乡感伤之情,却又能借酒茶吟诗暂作解脱的达观心态(2 分)。
三、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