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便秘之辨证论治.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便秘之辨证论治.doc

上传人:玉柱儿 2022/7/2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便秘之辨证论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便秘之辨证论治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6-0882-02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B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通的一种病症。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肾脏的便秘之辨证论治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6-0882-02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B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通的一种病症。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肾脏的关系甚为密切。其发病的原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以及劳倦内伤,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等。

1 病因病机
气血不足:因年老体虚,脾胃功能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精液枯竭。大肠失去濡润,而形成便秘。
秘阳虚寒凝:年高体弱,阳气不足,则阴寒内生,凝滞肠胃,致阳气不运,津液不行,肠道传导无力,形成便秘。
阴液不足:老年体弱或长期有病,或服用泄下药物过多,导致津液大伤,肠道干枯大便燥结难下。
气机郁滞:老年之人,多忧善思或久坐少动,致气机郁滞,腑气不通,糟粕内停而致便秘。
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饮酒过度,或过食辛辣厚味,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未尽,耗伤津液,使肠道失于濡润而致便秘。

2 治疗
药物治疗:便秘临床上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虚秘又分为气虚和血虚2种。(1)热秘: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或燥,脉滑数。治法:清热润肠。方药:麻仁丸。本方重在泄热润肠,取其通便而不伤正。方中大黄、麻仁泄热润肠通便为主药;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里;枳实、厚朴行气除满,用白蜜为丸,意在缓下。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之类以养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症见易怒目赤等,可另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如燥热不甚,除便秘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或治疗后便虽通而不爽者,可服青麟丸以清腑缓下,以免再秘。(2)气秘: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治法:顺气行滞。方药:六磨汤。本方重在调肝理脾,通便导滞。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三药气味辛通,能如肝脾以解郁调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若气郁日久化火,症见口苦咽干,苔黄,脉弦数者,可加黄芩、山栀以清热泻火。(3)虚秘:①气虚: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面色虚白,神疲气怯,舌淡嫩,苔薄,脉虚。治法:益气润肠。方药:黄芪汤。本方重在益气润下。方中黄芪为补益脾、肺之要药;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若气虚明显者,可加党参、白术以增强补气之力;若气虚下陷,肛门坠胀,可合用补中益气汤以益气举陷,使脾肺之气得以内充,则传送有力,大便通畅。②血虚: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脉细涩。治法:养血润燥。方药:《尊生》润肠丸。本方重在补血润下。方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与麻仁、桃仁同用,兼能润燥通便;枳壳引气下行。若因血少而致阴虚内热,出现烦热、口干、舌红少津,可加玄参、生首乌、知母以清热生津。若津液已复,便仍干燥,可用五仁丸以润肠通便。(4)冷秘:大便艰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