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向廉价稀土说“不”.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向廉价稀土说“不”.doc

上传人:可卿 2022/7/2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向廉价稀土说“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向廉价稀土说“不”
梁利华 出口配额的分配机制存在缺陷,以及对产品的界定模糊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稀土的流失

三十年前,中国只能把稀土原料开采出来,60%到70%出口到国外。现在中国的稀土产业链已经形成,不但向廉价稀土说“不”
梁利华 出口配额的分配机制存在缺陷,以及对产品的界定模糊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稀土的流失

三十年前,中国只能把稀土原料开采出来,60%到70%出口到国外。现在中国的稀土产业链已经形成,不但有初级原料的加工、分离、冶炼,还包括多种功能材料生产加工,并且很多功能材料已经应用到高科技领域。
可以说,我国对稀土的管控从来没有疏忽过,从1991年就开始对钨、锡、锑、稀土实行保护性开采。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近年来,配额总量呈逐年减少态势。
近日,记者在包头稀土研究院中国稀土信息中心,见到了包头稀土研究院信息中心首席顾问窦学宏教授,我们的话题围绕稀土展开。

都是“压价”惹的祸
《方圆》:近年来,稀土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以中国为焦点的稀土争端逐步升级,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窦学宏:目前稀土问题的确比较敏感,一些不实报道给人们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和误导。2010年以来,美国和日本把稀土问题政治化、外交化。中国并没有禁止出口稀土,我们保护资源和环境,并不违背WTO的规则。
目前混乱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价格。过去,西方国家想廉价地掠夺性地使用中国的稀土资源,拼命地压价。价格压下来,结果受损失的是国家,吃亏的是我们自己。廉价的稀土分离和冶炼产品到了国外,加工成功能材料和终端应用产品再返销给中国,价格提高了10倍甚至上百倍。
美国曾经是世界第一资源大国和第一生产大国,他们若开发稀土首先要搞矿山建设和单独选矿,其成本势必大大高于随铁回收的我国包头稀土产品。为了获取中国的廉价稀土产品,他们一直采取压价收购的做法,进而也导致西方稀土选冶和冶炼分离产业最后无法生存,纷纷停产和转产,这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企业。
《方圆》:为什么中国的稀土价格这么低?
窦学宏:中国稀土特别是包头的稀土,在成本上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因为它是跟铁矿共生的,是炼钢铁的副产品,随铁开采,随铁选矿,综合回收。从矿山开采到破碎再到磨细,一系列的流程都跟铁在一起,都是为了铁的需要,后来在选矿的时候,把铁选出来,再从选铁后的泡沫中捞稀土,用不了的都排到尾矿坝,这里前边的成本可以摊在铁上,选出的稀土成本就很低,所以稀土的价格可以卖得便宜。
近年来我国稀土价格上调,一是因为我们以前很多成本没有考虑进去,比如环境成本和资源税。二是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提高,稀土本身的成本和价值不应该像过去那么低。现在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国家从保护资源、环境等因素考虑,开始强化管理,限制生产和出口。现在每年全世界的使用量只有10多万吨,而包钢多年来生产钢铁,把大量的稀土都排放在尾矿坝里,现在尾矿坝就有约1200万吨稀土氧化物。而且稀土的含量提高了,有很多可以综合利用的成分,是很好的二次资源。
配额分配有问题
《方圆》:哪些部门对稀土资源实行管控?
窦学宏:目前,主要由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工业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