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致教师》读书心得.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致教师》读书心得.docx

上传人:zongzong 2022/7/29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致教师》读书心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致教师》读书心得
关于《致老师》读书心得范文
理念教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不应当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打算,教化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日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化,在为长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化,老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育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实力和独特气质。教学特性本身就意味着创建力。
3、 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成果、性格特点、家庭经济状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别,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肯定相等的。作为老师要有一颗同等之心,对学生必需“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果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惜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实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果论素养,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凹凸。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果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厌烦的学生。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擅长发觉学生的特殊之处,一旦孩子发觉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不可思议的能量。这让我想起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当老师受到试验者的示意,不仅对这些资质平平却被试验者认为是“将来的花朵”的学生抱有期望,而且也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看法、表情与行动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盼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辅导等。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激励的效应,更加努力地学****长此以往,不仅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近了,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对老师的感谢与回报也会逐步提高。
老师,不是那些靠手艺吃饭的人,也不是单靠体力就能完成的工作,作为老师,朱老师在其次辑阅读提示中说“仅有爱是不够的,或者说,真正的爱里,肯定包含着才智。”我个人也觉得,新时代下的老师,不光要给孩子“一碗红烧肉”,而且要给予受教化者以学问。我们必需关注,总结,共享。特殊地,要关注自己,总结自己,共享自己。










书中写信的15位老师,在纷扰的都市或者乡村里为自己将来拼搏,他们的问题可以折射出老师的工作和无尽的'辛苦和烦忧形影相伴:疲于上课、工资不高、压力山大、生活单调、闲暇稀有、困扰重重、前途渺茫......可以想象,许多一线老师的工作强颜欢乐,说老师是一个值得憧憬的工作明显过于梦幻。而朱永新老师从来不回避问题,一对一帮老师们排忧解难。他的文字好像告知我们:生活的天平其实不须要那么多砝码,要维系心灵的平衡,沿着最初的幻想英勇地走下去。
面对“教化科研”不自信的老师时,朱永新老师明确表态,教化科研不是学者的专利,教化一线的广阔老师应当是教化科研的主力军。缘由很简洁,我们才是最贴近教化实际、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人。他认为,中小学老师的教化科学探讨往往是针对自己的教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这是与学者做科研最大的区分。追求卓越,渴望优秀,走向成熟,创建性地工作,教化科研是必由之路。朱永新老师用了一个比方:教化科研,犹如人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不仅在水里学,也要在岸上学。
书中还提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从29岁起先,始终担当乌克兰一所农村10年制学校——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他的生活特别有规律:每天早晨5点至8点从事写作,白天去课堂上课、听课、当班主任,晚上整理笔记,思索一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一生中写了40本书,600多篇论文,101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他的著作被誉为‘活的教化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