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咋应对小儿的高热惊厥
赵海龙 人们因为体温骤然升高而出现的惊厥症状,叫做高热惊厥。该病患者常表现为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口唇青紫,两眼球凝视、上翻或斜视,面部、四肢肌肉抖动或抽动等一系列症状。该病患者多为3个月至5岁的小儿。由于小儿咋应对小儿的高热惊厥
赵海龙 人们因为体温骤然升高而出现的惊厥症状,叫做高热惊厥。该病患者常表现为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口唇青紫,两眼球凝视、上翻或斜视,面部、四肢肌肉抖动或抽动等一系列症状。该病患者多为3个月至5岁的小儿。由于小儿的机体(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热刺激的调节能力很差,所以容易发生高热惊厥。据调查,有3%~4%的小儿至少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该病的特点是先发热后惊厥。当小儿因患了感冒、咽喉炎、扁桃腺炎或尿道感染等疾病导致体温升高时(尤其是体温升高至39摄氏度以上时),即可出现惊厥的症状。小儿发生高热惊厥往往是在其出现高热后的24个小时以内(多发生在12个小时以内)。发作前小儿可能会有惊跳、抖动、发呆或烦躁不安等先兆症状。小儿发生高热惊厥后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家长对患病小儿的处置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患儿病情的发展和预后。那么,当患儿出现高热惊厥时,家长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①把患儿平放在床上,让患儿的头偏向一侧,以免使患儿口腔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流入气管内使其发生窒息。②为患儿解开衣领和裤带,以免影响其呼吸。③用小毛巾或小枕头把患儿的肩颈部稍微垫高,使其头部稍微后仰。这样做可以防止患儿因舌根后倒而堵塞气道。④迅速及时地清除患儿口、鼻、咽部的分泌物和痰液。⑤将用布条或手绢包好的筷子从患儿的口角处塞入其上下牙之间,这样做既可防止患儿因舌根后倒而引起窒息,也可防止患儿咬伤舌头。但如果患儿的牙关紧闭则不可强行撬开其口角,以免损伤其牙齿。也不要将患儿紧抱在怀中,更不要摇晃、呼唤患儿。总之,要禁止一切对患儿的不必要刺激。
:可用大拇指按压患儿鼻下的人中穴(鼻唇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并按压患儿双手虎口部的合谷穴(在其拇指与食指掌骨间的凹陷处)。但在按压时不可用力过重,以免损伤患儿的皮肤。如患儿的四肢发生抽搐,可以轻轻地扶住其手脚,但不要为了制止患儿抽搐而用力地按压其手脚,否则会造成患儿手脚的损伤,或使其发生骨折或脱臼。环境噪音可加重患儿惊厥的症状,因此要尽量给患儿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并给患儿服用退热药:适合家庭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以下几种:①降低环境温度。患儿出现高热时应马上为其宽衣、松被、解包,并开窗通风,但应避免产生对流风。也可以利用空调把室温控制在21~22摄氏度。②用冰袋冷敷。先用锤子把冰块敲成小碎块,放于盆中,再用水冲去碎冰块的棱角以免损伤冰袋或导致患儿不适。然后将碎冰块及少量的水装入冰袋内至半满,挤压出冰袋内的空气,夹紧袋口,再将冰袋倒提起来检查一下其是否漏水,如冰袋不漏水再将其装入布套内或用布包好,放置于患儿的前额或头枕部(后脑勺部)。也可将冰袋放在患儿的腋下、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经过的部位,通过传导散热来降低小儿的体温。当冰块溶化或布套被浸湿后应及时进行更换。在冷敷的过程中应避免对患儿的局部皮肤造成冻伤。③用冷毛巾湿敷。用冷水浸湿毛巾,再稍稍挤压毛巾使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