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文档名称:

人类基因组研究转移“战场”.ppt

格式:ppt   大小:462KB   页数:6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类基因组研究转移“战场”.ppt

上传人:相惜 2022/7/29 文件大小:4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类基因组研究转移“战场”.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主讲人: 魏昭荣 高秀英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整理ppt
一、空间技术概述
什么是空间技术?
空间科学和空间技驱的技术设想,对现代大型火箭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航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冯·布劳恩作为“头脑财富”来到美国。1956年,任美国陆军导弹局发展处处长。他先后研制成“红石”,“丘比特”,“潘兴式”导弹。其中“丘比特”C型火箭,是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关键保障。 1970年,布劳恩任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主管计划的副局长,并兼任马歇尔航天中心主任。在两年任期内,布劳恩完成了航天飞机的初步设计,及今后10年的研究规划。1977年6月16日与世长辞。
整理ppt
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系列
“东方号”系列火箭是世界上第一个航天运载火箭系列,包括“卫星号”、“月球号”、“东方号”、“上升号”、“闪电号”、“联盟号”、“进步号”等型号,后四种火箭又构成“联盟号”子系列火箭。
整理ppt
“质子号”系列运载火箭
“质子号”系列运载火箭是前苏联专为航天任务设计的大型运载器。在“能源号”重型火箭投入使用以前,该型号是前苏联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质子号”系列共有三种型号:二级型、三级型和四级型。
整理ppt
“大力神”系列运载火箭
“大力神”系列运载火箭由洲际弹道导弹“大力神2”发展而来, 包括“大力神2”、“大力神3”、“大力神34”、“大力神4”、“商业大力神3”子系列火箭。
整理ppt
中国“长征”系列火箭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64 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 首次发射“东方红 1 号”卫星成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现在,“长 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整理ppt
(二)航天器技术的发展
1. 人造卫星
2.载人宇宙飞船
3.航天飞机和宇宙空间站
整理ppt
1. 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卫星的概念始于1870年。人造地球卫星是指发射到绕地球轨道上作短期或长期运行的人造航天器。其运动服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其轨道一般是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特殊情况下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它离地面的高度根据用度而定,从几百公里到几万公里不等,一般不低于200公里。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的一种航天器,占全部航天器的90%左右,在科学、军事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1999年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的与会国一致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作为“世界空间周”。
整理ppt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伴侣一号”,开辟了人类的空间时代。1958年1月,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一号”,1960年8月,美国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军用卫星“发现者13号”,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通过太空对地面观测的卫星,也是第一颗投入实际使用的军用卫星。人类共向太空发射了将近6000颗人造卫星,目前在轨的由300多颗。人造卫星是人类在获取、传输和加工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整理ppt
第一颗人造卫星
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伴侣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整理ppt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21时50分传回了《东方红》乐曲,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km、远地点高度 2384km、°、绕地球一圈114min、卫星质量173kg、《东方红》乐曲,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太空时代。
整理ppt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开创了载人肮天的新纪元。此举不仅使加加林名扬四海,宇宙飞船也因此蜚声全球。从那时起至今,人类已发射了大量多种宇宙长船。   载人宇宙飞船是一种天地往返运输器,也是载人航天器中最小的一种。每艘飞船只能使用一次,在太空一般可单独飞行数天到十余天,它也能作为往返于地面与太空站、地面与月球及地面与行星之间的"渡船",还可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联合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