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3
文档名称:

运城学院[025].doc

格式:doc   大小:768KB   页数:2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运城学院[025].doc

上传人:阳仔仔 2022/7/29 文件大小:7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运城学院[025].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62
运城学院
专业定位论证与培养目标评价工作
评估报告
(2015年10月-12月)
●总体评估情况:过程、成效、问题和建议(P1)
●校系对各专业定位论证与目标评价工作的评估意见(P9)
#学校专家组日
(周五)
李莉、张淮水、刘学生、王春红、杨勇、许宝卉、刘宽亮、王卓民
路民芳、胡卫平、张晋政
化学

(周一)
弓巧娟、梁永平、李宝平、蔺毅峰、黄健、韩双、邰玲、刘宽亮
王学革、孙 鸿、 姚陈忠
体育
教育

(周二)
张河水、陈俊、李桂花、郭红霞、刘民乐 陈华荣
王建洲、王仙竹
信息
计算

(周三)
孙国伟、张凤琴、姚喜妍 胡运红、王春红、尚冬娟、杨因保、王卓民
辛京奇、王济荣
机械
设制

(周五)
贾毅朝、李宝平、曲尔光、张志敏、邰玲、苏晓琴、王卓民
毛鹏杰、续海峰
④事后文本与反馈:专业负责人负责形成评估文本,由质监处统稿后,反馈给该系、本专业、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学校领导等。

(1)促进了专业定位论证、培养目标及其达成度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提升了对“专业的定位论证、培养目标及其达成度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是专业教学及其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的进一步认识。许多教学系将以往分散在各类文件中的相关要求整合成一个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定期分析论证和评价的期限及其标准和评价要求,形成常态工作规程和持续改进的办法。
(2)通过专业定位论证、培养目标及其达成度评价,进一步明确了所选专业的定位及其培养目标。对进一步改进和明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系统、教学条件等资源建设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合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进一步完善我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理念和方法上的指导。
4
(3)本次工作分论证评价(教学运行管理方面)和评估(质量监测控制方面)两个方面、系校两个层次进行,探索出校内自我评估更为有效的方式。强调了评估对教学运行与管理的推动和服务意义,强调评估下移到系部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为主的评估思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特别是校级层面,吸纳相近专业、党学干部、联系院领导、职能处室、学术委员会及督导组等人员组成专家组,紧紧围绕评估的对象,采用讨论评议的形式,畅所欲言、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淡化绩效测评、强调状态诊断,效果很好。

(1)需要进一步打破观念壁垒,正确认识“转型发展”的深刻内涵,通过专业“转型”促进学校转型、促成学校“弯道超车”。
思想观念的真正转变是转型的难点。目前,我们仍存在“不好转”或“不用转”两个方面的认识问题。前者认为“学校传统‘过甚’,不具备转型条件”,在对“老专业”定位的论证中,这种认识是导致要么没法改进和明确定位、要么机械地将“应用”强加于定位设计之中的主要原因。后者认为“我们已定位在应用型、不存在转型的问题”,事实上“型”是指已经形成或预期要形成的类型与规格,带有生成性的特点。我们定位在应用型,更多的是我们的预期和目标,并不是说就真正具备了应用型的要求,还存在一个“真正转变”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设计和实施上不断提高应用性程度,才能逐步形成稳定的特色和类型。
转型的关键是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确立办学理念、转变办学模式,以凝练办学特色。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了“转型”,就应该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真正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把办学理念真正转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把办学模式真正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2)需要进一步阐释和明确办学定位,指导、引领各专业明确定位,分类审视、区别对待,确定各专业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位置。
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学校发展的总方向、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标尺,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清晰。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表述要更加明确、理由更加充分、立意更加准确、刻度更加清晰。应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以“先进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基地”为学校的建设愿景,以“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现场工程师)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定位,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科技型创业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应该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等,将定位
5
、目标和转型发展战略体现在学校发展规划及相关权威文件中,通过学校党教会议等决议形式予以明确,并与人才培养工作相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