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摄像机简单操作技巧.ppt

格式:ppt   大小:12,151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摄像机简单操作技巧.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7/30 文件大小:11.8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摄像机简单操作技巧.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摄像机简单操作技巧
第1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目录





!GO!
第2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0K+1/4ND
明亮的室外
3
5600K
阴天、雨天
4
5600K+1/16ND
雪景、高山、海边的清澄明亮的景色
ND滤镜:也叫中性密度镜,当拍摄的画面过于明亮的时候,可能无法以需要的慢速快门拍摄,在这种情况下,摄像机的ND滤镜功能可以减少通光量,避免曝光过度,并且不改变色温。
第9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自动白平衡:
摄像机可以根据通过其镜头和白平衡感测器的光线情况,自动探测出被摄物体的色温值,以此判断摄像条件,并选择最接近的色调设置。
手动白平衡:
通过手动设置调整白平衡,是最能真实反应被摄物体色温值的方法。
第10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5、景别
景别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景别的大小控制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同一焦距的镜头在与被摄体相距不同距离而拍得
在与被摄体同一距离上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而成
景别的划分:
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为准,凡是拍摄主体全貌的为全景,而拍摄主体局部的为中景或近景。
以成年人身体部位为标准,将景别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第11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
特写(肩部以上或面部表情)
近景(腰部以上)
中景(膝盖以上)
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
第12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根据不同的表达内容而变化景别
远景:
地点、时间、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大小、位置等,抒发情感或渲染气氛。
全景:
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周围的环境,人与人(物)之间的方向、位置、运动趋势,着重环境的烘托和渲染。
中景:
膝部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人与人(物)
之间的关系,常用于叙事性的描写。
第13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近景:
腰部或者胸部以上人物的面部表情和某种形体动作,常用于细致地表现人物的精神和物体的主要特征。
特写:
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起到放大形象、深化内容、强调内在气质的作用,有利于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情绪特点。
第14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三、镜头是片子的基本元素
镜头的概念
镜头是构成影视语言的基本词汇,换句话说,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镜头构成的。例如,我们看到的一部时长90分钟标准长度的电影,通常是800-1200个镜头组成。对于我们喜欢使用长镜头的导演来说,镜头的数量可能大大的减少。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里,曾创下只使用过100余个镜头的记录。而一部标准的MTV作品,通常是由90-120个镜头组成的。
也就是说,摄像机从开始“录制”到“暂停”这个过程中,记录在此地上形成的影像段落,称为镜头一个镜头。它的中间是没有中断痕迹的。
第15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分镜头讲故事
分镜头,就是使用如干相互独立,并相互联系的镜头来描述一个影视作品的段落。
分镜头表达的是经过后期剪辑后的电视广告镜头。
第16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第17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摄像机的运动
推:
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
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
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
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第18页,讲稿共32张,创作于星期二
跟:
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
俯:
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