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沈心工和李叔同》教学设计
无锡市堰桥实验小学 高明
一、学习目的
1、聆听《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送别》并演唱歌曲《祖国歌》、《送别》,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和风格特点,在指导策略建议
教学方法建议:
1、本节教材中应注意运用比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如在欣赏作品《体操——兵操》时,可同时让学生欣赏几首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如艺术性较强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等,以便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启蒙时期“学堂乐歌”的局限性。
2、老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问题提出的可行性、逻辑性和具有考虑价值,要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促进作用,用问题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问题和问题的连接和联络,要注意首尾照应,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作品。
3、本课所呈现的歌曲都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当时的时代印记,,引导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分析、理解、认识音乐作品所反响的时代思想,和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当时的社会价值作一下探究。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开展。新教材中一个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拓展和探究"栏目的安排,它的意图在教材中已明确呈现。老师在本节的教学中,应结合自身素质和学生认知才能的实际程度,有针对性的涉及此专题的内容。
5、建议老师引领学生感受、体验作品时,尽可能利用自身专业技能的资源,自弹自唱,给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引导,加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6、老师和学生共同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在提问中,鼓励学生答复,,多发言,给每个学生都有被受到关注的感受。
7、学堂乐歌大多数都是在现成的曲调上填上新词,鼓励学生选择一首自己比较喜欢的曲调,且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曲调特点、节奏特征还有汉字的韵律结合起来填上适宜的词。(这项内容可以安排为课外作业)。
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学会带有目的性的静心聆听。
2、有意识地提出自己独立的音乐感受和见解.
3.师生共同研讨尝试着比较分析学堂乐歌和如今的校园歌曲在风格、特点和创作上的异同。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体操——兵操》和《同桌的你》两首歌曲,引领学生在比照中感受学堂乐歌的特点。
播放《体操-—兵操》和《同桌的你》(音频格式)
引导学生考虑:
1、两个唱段风格上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初步重点找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更喜欢哪首歌曲?为什么?
新授
理解学堂乐歌
(二)赏析歌曲《体操——兵操》
(三)赏析歌曲《黄河》
老师不对知识做讲解,而是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P179有关学堂乐歌的有关内容,考虑且答复如下问题:(老师引导、提示最后总结)
1、名词解释:学堂乐歌?
2、学堂乐歌其内容上都涉及到哪些方面?
3、结合历史知识,请同学考虑且答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