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药理学名词解释新完整版.docx

格式:docx   大小:164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药理学名词解释新完整版.docx

上传人:binawu_666 2022/7/30 文件大小:1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药理学名词解释新完整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药理学名词解释新
《药理学》名词解释——选自白皮书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心跳或呼吸暂停等,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副反应: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在计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
后裔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经降至阈浓度一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
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例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明显回升。
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成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成过敏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
量效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能够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剂量—效应关系。
量反应: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称为量反应,例如血压的升高,平滑肌的舒缩等,其研究对象为单一的生物单位。
质反应: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质反应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的方式表现,如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等,其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刚能效引起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即效能。
效应强度: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半数致死量: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死亡效应时的药物剂量。
治疗指数:通常将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受体: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反应。
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的结合需要亲和力
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激动药: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部分激动药:有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与激动药并用还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如他佐辛为部分激动药。
竞争性拮抗药: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 ,其结合是可逆的。通过增加激动药的剂量与拮抗药竞争结合部位,可使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能不变。
非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并用时,可使亲和力与活性均降低,即不仅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而且也降低其最大效能。
拮抗参数:表示竞争性拮抗药的作用强度,当激动药与拮抗药合用时,若2倍浓度激动药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所引起的效应,则所加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为拮抗参数。
受体调节:受体虽是遗传获得的固有蛋白,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代谢转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其数量、亲和力及效应力经常受到各种生理及药理因素的影响。受体的调节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和曾敏两种。
受体脱敏:是指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受体曾敏:是与受体脱敏相反的一种现象,可因受体激动药水平降低或长期应用拮抗药而造成。
安慰剂:一般指由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但从广义上讲,安慰剂还包括那些本省没有特殊作用的医疗措施和假手术等。
快速耐受性:有的药物仅在应用很少几个剂量后就可迅速产生耐受性,这种现象称为急性耐受性。
耐受性: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增加剂量可恢复反应,停药后耐受性可消失,再次连续用药又可发生。
交叉耐受性:对一种药物产生耐受性后,在应用同一类药物(即使是第一次使用)时也会产生耐受性。
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