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7
文档名称:

中国哲学史.ppt

格式:ppt   大小:1,294KB   页数:1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哲学史.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7/12 文件大小:1.2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哲学史.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哲学史
第一讲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精神
●哲学和哲学史
哲学,源自希腊语philosophia;
中国古代无哲学一词,相当于哲学的,有经学、道学、玄学、礼学等。19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西周用古汉语将它译为哲学。
哲学的涵义:
1、爱智——亚里士多德;
2、对人生的反思——冯友兰
3、概念的游戏——金岳霖
4、关于世界观的学问——马克思主义
绪论
第一讲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精神
●哲学和哲学史
哲学史是哲学发展的历史。
哲学史是一种专门史。
哲学家们对于人类的精神生活作了反思,又把他的反思用理论思维的语言表达出来,成为一个思想体系,这就是他的哲学体系。
中国哲学史就是中国哲学的历史。中国哲学史的任务就是从过去的哲学家们的资料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找出他的思想体系。
绪论
哲学流派

知识型或科学型的哲学,商贸发达,数理

伦理道德型哲学,农业,家族制度,人伦关系

轻视世俗生活,宗教色彩,重精神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指的是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越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的缺陷
•陈寅恪:“中国之哲学美术远不如希腊,不特科学为远逊泰西也。但中国古人素擅长政治及实践伦理学,与罗马人最相似。其言道德,惟重实用,不究虚理。其长处短处均在此。长处即修齐治平之旨;短处即对实事之利害得失观察过明,而乏精深远大之思。”
•(1)中国哲学偏重于宇宙论和价值论的发展,而缺乏对知识问题和方法问题的专注,往往就事象立言,而不重观念分析。
(2)偏重对“大体”和“大化”的肯认,而对小体事物、事件缺乏细致入微的考查。
(3)中国哲学重简易、合一、相融与和谐,而对宇宙、人生的复杂性、异质性、冲突性和矛盾性缺乏认识和肯认。
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的中国哲学史,在学术传统上经历了:
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
两汉经学: 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
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
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
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
清代朴学
●中国哲学史的分期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色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鲜明的哲学传统。从总体上来归纳,大致可以有如下一些基本的方面:
★辩证思维传统
▲物生有两与一分为二
“物生有两”即事物无不有其对立面,春秋时期的史墨首先自觉地予以表述。它要求既把握统一体之“一”,又抓住对立面之“二”(两),注重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
《老子》: “反者道之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矛盾转化观。
《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无限可分性思想。
儒家哲学: “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伸)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周易·系辞下》)。
“二”既然是由“一”分成,“一分(生)为二”也就是更为一般的观点。
《老子》有“一生二”。
《易传》提出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二分生成模式。
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将一分为二发展成为普遍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王夫之对自《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以来主分和主合的两派观点进行了梳理,认为分一与合二应当统一起来,合一与分二是“相为保合”、互相支持的关系。王夫之对一两分合问题的总结,反映了中国哲学首尾一贯的辩证思维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