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州龙寿花园》
规划概念设计方案汇报书
建设方:广州市正伦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方:广东中泓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主笔设计师:涂志荣
规划概念设计方案汇报书 目录
1、龙寿花园设计文脉 2、龙洞地理环境
3、区域环境分析 4、现状概况
5、龙寿花园项目定位 6、龙寿花园总体规划策略
7、发达国家老年住宅的范例 8、老人类型的区别
9、龙寿花园规划方案图 10、规划方案立体效果图
11、規划方案各项技术指标 12、外观概念效果
13、龙寿花园装修创新思维 14、龙寿花园室内设计要求
15、相关各区域概念效果图 16、龙寿花园楼宇智能设计
17、龙寿花园景观概念效果 18、龙寿花园娱乐生活
备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由建设开发方定
龙寿花园设计文脉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
听听您的叮瞩,我接过了自信;凝望您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有老有小您手里捧着笑声;再苦再累您脸上挂着温馨。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
牵起手,我们同一片蓝天下走, 抬头仰望星空,有你们留下的汗迹和泪水. 俯首看着地,那金黄的麦子是你们宝贝, 就象我们, 舍不得放下,舍不得捧起. 看看身边的爷爷、奶奶, 微笑之下,藏着的皱纹,什么时候又深了、又多了。
想想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让一个位,撑一把伞,为您兴建《龙寿花园》,也仅略表吾之寸心!
龙洞地理环境
龙洞街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北部,,总人口约6万人,辖内有龙洞村、五个社区居委会、广东工业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十几所大中专院校及广东省林科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既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区,又是有名的教育文化区。
龙洞村是龙洞街管辖的一条自然村,因当地原有九条小村庄,有九龙归洞之形,故又称龙眼洞村,,户籍人口6400多人。龙洞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4000多年前,此处已有人类居住,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唐朝贞观年间已形成村落,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是迄今发现的广州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之一,有“广州第一村”之称。民国年间,村民曾因支援讨伐军阀,获孙中山题匾“保卫桑梓”。近年来,龙洞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自2002年12月31日成立龙洞街道办事处后,在天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龙洞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营造“两个适宜”的社区环境为目标,按照“环境建社区,发展带社区,文化优社区”的发展思路,建设既有城市的繁华,又有乡村宁静的文明社区。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和实践“城中村”改造路子,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社区经济协调发展,龙洞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透过这一段段朴素的文字,一幅幅真实的图片,去探寻龙洞迈向城市化的足迹,去展望龙洞灿烂美好的明天!
龙洞鸟瞰图龙洞夜景
区域环境分析
“环境也是生产力”,这是龙洞人的信条。几年来,龙洞人从整治环境入手,改善了投资环境,为龙洞注入了活力和生机。
龙洞村是广州市138条“城中村”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旧村规划失控,建筑密度大,治安、卫生、消防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成为制约龙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最大障碍。
但是,龙洞人并没有消极等待,街、村两级领导经过审时度势,取得了共识:“城中村”改比不改好,早改比晚改好,越早改造,代价越小,收效越大。只有抓住市、区加快“城中村”发行的有利时机,下大力气真抓实干,才能避免龙洞由形成中的“城中村”变为成熟的“城中村”。
改造的第一步是路网建设。龙洞村在资金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大胆抵押贷款4000多万元,修建了迎龙路、富民路、迎新路、迎福路等共8公里长、20米宽的道路,所有道路都按市政路的标准铺设了下水道、排污管、人行道、路灯、消防栓和绿化带。为龙洞构建了交通畅顺的格局,为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造的第二步是在“城中村”里打出消防通道,抽疏“城中村”密度迎福路、迎新路、龙洞中路三条消防通道共拆除民宅220间,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成后,旧村中出现“三横三纵”的道路格局,大大降低了消防隐患。更可喜的是,“城中村”改造不仅带来交通畅顺,物业升值,还带来百姓观念的变化,村民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热情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