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企业信用
企业信用(enterprise credit)
目录
[隐藏]
1 什么是企业信用
2 企业信用关系的类型
3 企业信用的作用
4 企业信用的内容
5 企业信用的特征
[编辑]
什么是企业信用
企业信用是指一个企业履行自身承诺的意愿与能力。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在未来是否履约,我们不得而知。但其有没有履约能力,我们可通过资信状况来了解;其是否有履约意愿,我们可以通过企业历史的履约记录来了解。因此,信用的基本载体是企业履行承诺的历史记录。具体而言,企业信用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内部职工之间相互的信用行为。无论时间与市场环境如何变化,企业信用中流砥柱的地位是永恒不变的,只有拥有良好信用的诚信企业,才会成为长盛不衰、屹立百年的“老字号”。
现代企业信用是指企业能够履行与客户、员工、消费者以及社会约定的职责而取得的信任。企业信用不仅仅是信贷信用,它还包括生产和经营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信用、服务道德信用、贸易合同信用、内部管理信用、信息信用、卫生环保信用等诸多方面。
[编辑]
企业信用关系的类型
(一)企业与股东的信用关系
企业与股东之间主要是以资本为交易对象,因此可简称为资本信用关系。不同企业组织形态中,企业与股东的资本信用关系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古典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不存在资本信用关系;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企业所有者处于信息劣势,利益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需要建立法律规定法人治理结构来维护各方的权益。这里说的资本信用关系实际指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股东之间的关系。
企业经营者和股东都是企业要素的提供者和企业契约的缔造者,但两者在信息的非对称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企业经营者是企业代理人,受股东委托代表股东利益。股东在利益分配方面具有剩余索取权,可以享受企业良好经营带来的收益,但同时也要承担企业经营不善造成的损失。为了保护企业所有者的信息弱势地位,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企业经营者对股东负有诚信责任。
(二)企业与债权人的信用关系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信用合作关系,债权人将资金交给企业使用,企业承担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确保支付给债权人约定的资金使用费。这种资金信用关系转移的只是价值的使用权,价值的所有权并没有得到转移。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使得债权人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而缺乏信用支持的借贷关系往往是很难实现和维系的。为了防范和化解风险,企业资金信用关系一般通过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企业对债权人的资金信用关系也就体现为企业对契约规则的遵守。
破产制度是保证企业资金信用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这项制度硬化了对企业的约束,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并有效地防范了企业资金信用风险。企业作为债务人若无力履行清偿义务则自动进入破产程序,强制清理破产企业的财产,使债权人的权益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破产制度不仅表现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企业违背信用原则的“致命”威胁——企业若不守信,则将终结其“生命”。
(三)企业与消费者的信用关系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用关系实际上是企业在与消费者的交易过程中,在产品质量、结算方式、售后服务等方面所作的承诺,这些承诺有的表现为成文的契约,有的则表现为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