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固废复习重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56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固废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s1188831 2017/7/12 文件大小:5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固废复习重点.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固废复****重点
第一章
☆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分类:
按照污染特性可将固体废物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固废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一般固体废物: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放射性废物:凡放射性核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废物,不属于危废)
根据固废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固体废物三类。(工矿业固体废物:各种工矿企业生产或原料加工过程中所产生或排出的废物;生活垃圾: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被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垃圾)
☆2、危险固体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三化原则:
(1)减量化:指通过实施适当的技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容量。(前者的实施主要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后者则是在废物排出之后对废物进行分选、压缩、焚烧等加工工艺)
(2)资源化:指从固体废物中回收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加快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广泛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物质回收、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
(3)无害化:指通过适当的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如热解、分离、焚烧、生化好氧或厌氧分解等方法),使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不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4、全过程管理: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实行全过程管理,在每一环节都将其作为污染源进行严格控制。
实行全过程管理的五个环节:
第一阶段:清洁生产,通过改变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和更换产品等来减少或避免固废的产生;
第二阶段:对生产过程中的固废尽量进行系统内回收利用;
第三阶段:对已产生的固废进行系统外回收利用;
第四阶段:无害化、稳定化处理;
第五阶段:固废最终处置。
采用解决固废污染控制问题的基本对策:避免产生、综合利用、妥善处置的3C原则;通过对固体废物实施减少产生、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实现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及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5、清洁生产:在工艺、产品、服务中持续地应用整合且预防的环境策略,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和风险。
第二章
1、城市垃圾收运三个阶段:搬运贮存、清运、转运
2、城市垃圾收集清运方式
收集方式:
⑴混合收集:混合收集是指统一收集未经任何处理的原生废物的方式。
⑵分类收集:分类收集是根据废物的种类和组成分别进行收集的方式。
⑶定期收集:定期收集是指按固定的时间周期对特定废物进行收集的方式,适用于危险废物和大型垃圾的收集。
⑷随时收集:对于产生量无规律的固体废物,如采用非连续生产工艺或季节性生产的工厂产生的废物,通常采用随时收集的方式。
☆清运操作方式:
(1)移动容器模式:将装满垃圾的容器使用垃圾运输工具(牵引车等)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场,卸空后再将空容器运回远处或其他垃圾集装点,如此重复循环进行垃圾清运。
优点:能将不同地点的垃圾分别进行清运,可以避免不同垃圾的二次污染,方便后期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垃圾装、卸车时间,卫生状况较好;
缺点:由于大型容器装载是易导致较低的容积效率,在远距离运送废物时,容积利用率是影响操作费用的主要因素。且其耗时较长,所需人力物力也较多。
(2)固定容器模式:在垃圾收集容器放置点,将容器中的垃圾倒入垃圾转运工具中,卸空后将空容器放置在原处,垃圾转运工具继续前往下一个放置点,或将垃圾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场。
优点:操作比较灵活方便,车辆可大可小;
缺点:现场装卸垃圾,卫生条件较差。
☆3、收集点容器数量计算
容积服务范围内的垃圾日产生量:
W——城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t/d。
R——范围内居住人口数,人
C——实测的垃圾单位产量, t/(d▪人)
Y——垃圾日产量不均匀系数,-
P——居住人口变动系数,-
垃圾日产生体积:
Vave为垃圾平均日产生体积,m3/d;W为垃圾日产生量,t/d;Q为垃圾容重变动系数,~;Dave为垃圾平均容重,t/m3;K为垃圾产生高峰时的体积变动系数,~;Vmax为垃圾产生高峰时日产生最大体积,m3/d。
收集点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
Nave为平均所需设置的垃圾容量;V为单个垃圾容器的容积,m3/个;f为垃圾容器填充系数,~;T为垃圾收集周期,d;Nmax为垃圾产生高峰时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
4、转运站设计、选址
转运站设计应考虑因素:垃圾储存容量、地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