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文档名称:

文化遗产学 六.ppt

格式:ppt   大小:1,040KB   页数:5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化遗产学 六.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7/12 文件大小:1.0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化遗产学 六.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化遗产学
第六讲遗产的申报与评定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遗产体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正是现代遗产知识体系的诞生与推进过程。
二战后,在欧美的主导下,联合国承担了战后组织协调国际关系的重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国际社会最重要的文化反思和建设机构,旨在通过教育、自然、社会人文科学,文化以及交流与信息等领域的工作,促进不同国家和人民的相互理解。为了这一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十年来常用的工作方法包括创立并推行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国际文书(各类公约、条例、建议书等),设立具有时代性的各种项目,根据各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涉及教育、医疗、发展、民主、平等等主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营,陆续建立起一个以全人类为其继承者的遗产体系,包括了多个关涉不同遗产类型的不同项目,我们称之为“人类遗产体系”。该体系集中表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跟遗产相关的四份国际文书:
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1989年通过的《关于保护传统文化与民俗的建议》;1998年通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与无形遗产代表作条例》;
2003年通过的《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
在这些文书的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开展了广泛的遗产保护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一系列的国际文书为规则,保护不同的遗产类型,并产出几份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名录》、《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这两份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并宣布);《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两份由非物质遗产委员会决定并宣布)。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遗产体系,且日趋完善。这些规则和产出如果没有全球响应是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遗产体系的。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体系搭建了最初的框架,该公约以不断更新的《世界遗产公约行动指南》来维护起有效性和时代性,目前成为最有影响的遗产保护公约,截止2010年8月,签约国达到187个。全球共有151个国家的911个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地704个(中国28个),自然遗产地180个(中国8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27个(中国4个)。濒危世界遗产地34个(分布在28个国家,均为第三世界国家),其中文化遗产地18个,自然遗产地16个。
2003年,《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建立起在操作层面具体而清晰的双重二元结构的人类遗产保护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体系更新简表
可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遗产体系的二元框架是相因相生的,随着1972年公约的诞生、发展而兴起的相关知识和实践之生产和再生产之外逐渐聚生了另外一条线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和实践。百年的实践和知识积累、更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并具有法律效力的遗产系统(除了公约、机构、名录、管理之外,还有一整套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遗产体系范畴和分类
黄色:自然遗产紫色: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文化景观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