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眼中的上海作文_我眼中的上海
柳建伟河南省镇平县人,1963年10月生。先后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获工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巴金文学院创作员,河南文学院院士,成都军我眼中的上海作文_我眼中的上海
柳建伟河南省镇平县人,1963年10月生。先后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获工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巴金文学院创作员,河南文学院院士,成都军区某部中校。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北方城郭》、《突出重围》,长篇报告文学《红太阳白太阳》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图书编辑奖,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八届中国图书奖、首届解放军图书奖等奖项。
16岁前,上海对我几乎是个不相干的存在。我只知道她是中国的一个直辖市,坐落在长江的入海口处。对于一个16岁的理科高中生来说,确实没有仔细了解上海的必要。
大学四年,上海对我来说是个另类甚至有些各色的地方。得出这种印象可能只有一个原因:班上四个上海籍的同学凡两人以上在一起,不管场合,只说我们这些北方人听不懂的上海话。我相信,在那四年里,上海和上海人在我们其他地方的同学眼里,地位和二战后一直努力脱亚入欧的日本和日本人差不多。细想想上海比日本的地位还差一些,因为日本国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入侵过中国多次,而你上海不过是中国的一个直辖市而已,为什么生活在这里的人不用国语而用别人听不懂的“鸟语”呢?
自1983年到1997年这十五年,上海对我先是一种折磨,后来渐渐变成了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先说说来自上海的折磨吧。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四川成都。从我的故乡南阳到成都,直到今天为止,铁路只有每日一趟的直快列车可以直达。不幸的是,这趟列车的拥有者,又是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每年春节前从成都回南阳尚好,因是始发站,即便订不到卧铺,我还能拥有一个不和上海的乘客和乘务员发生关系的座位,用不着受气,用不着担心和上海人发生摩擦。春节过后返四川,一年一次的折磨就开始了。因为那些年铁路运力的紧张,中途上车,由车窗爬进便成了家常便饭。由南阳北上到北京、郑州,我也从窗户爬进去多次,几乎每次都能得到已在车上乘客的帮助。但要想在南阳站由车窗爬上由上海开往成都的183次直快列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车已进站,靠月台这一面的车窗早就被车上的乘客关得严严实实了。这时候车上坐的乘客,绝大多数是十堰二汽回上海过春节的职工。他们拿出了当年淞沪抗战的劲头,抗击着我们这些中途的非法入侵者。1987年正月十二晚,我刚爬上一个没来得及关上的窗口,一男一女两个说着上海话的乘客齐心协力把车窗压下,几乎把我当成刘胡兰一样拦腰铡掉。后因送我的人扬言要砸了玻璃上去宰了他们,他们才让我身首一起滚进了车厢。上车之难,可想而知。即便上了车,你很难让上海的乘客把可以挤挤坐四个人的椅子,腾出哪怕十公分宽,供你歇歇你已经站得浮肿像是灌了铅的双腿。顺便指出,春运期间上海局开出的列车,要比其他局开出的列车,少装两到三成人。求他们的恩赐徒劳无益,他们会从从容容地取出自己的票对你说:我有票,这票表示在我下车前这位子归我使用,你想坐只能去找铁道部。找铁道部就算了吧。在那十五年里,这趟车的列车员弄坏过我的三个旅行包,因为我的旅行包阻挡了他们推着小车卖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