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重点问题的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重点问题的探讨.doc

上传人:香菱 2022/7/30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重点问题的探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岩土工程勘察重点问题的探讨
摘要: 采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高层建筑(含超高层建筑、高耸构筑物)场地的稳定性、岩土条件、地下水以及它们与工程之间相互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勘察过程中于不同地貌交界处也应加密勘探点。一般而言, 应根据地貌条件, 在地层结构简单的场地,对于有丰富建筑经验的地区, 孔距可放大。比如: 在太原市, 汾河一级阶地分布宽度绵延几公里, 占居市区面积约1 /2, 在一定深度内地层都有规律, 具体到一个场地其范围大都在100 m左右, 地层相对稳定, 对于工作几十年的当地勘察队伍, 都有相当丰富的区域地质经验, 加之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大, 地表下分布比较复杂的土层将被挖除。因此, 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放大孔距, 比如在某一方向布较少孔时, 孔距可能超过了35m, 再增加一个孔就可满足孔距规定要求, 而按地层分布情况又无必要时, 大可不必墨守成规。国外有些报告显示很多情况下, 钻孔间距可达50m以上

勘察规范规定, 当采用箱基或筏基时, 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大于压缩层下限; 一般性孔应能控制主要受力层;当采用桩或墩基时, 控制孔深度应达压缩层计算深度或在桩尖下取基础底面宽度的110倍~115倍, 一般性孔深度宜深入持力层3 m~5 m。
根据以上规定经过分析, 勘探深度实际上由三方面因素决定(按需要进行变形计算考虑) : 1) 基础埋深; 2 )预计桩长: 3) 压缩层深度。对基础埋深设计人员大都可以提供, 或者无特殊要求时可根据建筑物高度预估, 可视为已知值; 对预计桩长, 当然只对采用桩基时而言, 可根据荷载大小、区域地质资料, 参照附近建筑经验, 通过预估桩的类型、分布方式, 初步选定桩长。比如太原市一级阶地上大都按摩擦桩设计, 极限侧壁摩阻力标准值可按40kPa左右预估(桩长的取较大值, 桩短的取较小值) ; 对于压缩层深度, 有多种估算方法, 包括国标地基规范、勘察规范, 以及有关地方规范, 都列出一些简明公式或方法,但是其主要计算参数都是基础宽度, 实际上基础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压缩层深度随荷载变化是很大的, 比如我们作过一个工程, 基础尺寸74 m ×65 m, 荷重180 kPa, 基础埋深510 m。如果按勘察规范有关条文预估控制孔深应达70 m,而实际通过计算50 m孔深就满足了要求。尤其当基础形式同时满足其它要求设置时―――比如为满足地下设施的防水等要求将基础连为整体, 压缩层深度更不能按基础宽度预估。
笔者根据经验认为: 应力控制法比较直观、可靠、实用。即自基底或桩端平面算起, 算至附加压力等于土层自重压力的10%~15% , 荷载较小、土层较硬、无相邻荷载影响时, 可取较大值, 荷载较大、土层较软、且有相邻荷载影响时, 可取较小值。计算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 应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如地下水浮力对附加压力的消减, 水位以下土层应采用有效重度计算土层的自重应力; 2) 计算桩端平面以下压缩土层厚度应与具体的布桩方式相结合; 3)采用复合地基时应考虑加固以后土体对应力扩散的影响;4) 宜按建筑平面中心位置处的应力确定。另外大量计算表明, 对筏基或箱基而言压缩层厚度一般不会超过2倍的基础宽度。简言之, 勘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