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上).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上).doc

上传人:windurst 2022/7/30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 探讨控制与解决[上]
 
 
 
   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通常是利用蔓延或扩散的作用,暗地在人际的互动间快速的传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匿名性与易于向公众传播等特性更是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与“虚假”来概括谣言,显然有失偏颇。
    国外学者用了“未经证实”来修饰谣言。1951年,美国学者彼得森和吉斯特对谣言所下的定义是,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3]。《韦伯斯特英文大字典》认为,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4]。而《现代汉语词典》上对谣言的定义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刘建明教授所理解的谣言是,“作为舆论出现,是众人传播虚假事件的行为,但多数传播者并不认为是假的。因此它和谎言不一样,说谎者意识到说的是假话,一个或少数人造谣生事仅仅是谎言,而不是谣言。只有传播虚构事件的人鱼贯而动,达到舆论量,才称为谣言。谣言是指众人无根之言的传播,又称谣诼、谣言、谣传等。”[5]在这一定义中,更强调用传播的效果来鉴定谣言,同时他还指出了谣言和谎言的区别和界限。下表是研究者总结的各种对谣言的界定。
表一: 研究者对于谣言所下的定义[6]  
学    者
定    义
Allport & Postman(1947)
谣言是藉由人际间口语传播的一种陈述或信念,且是没有公开证据支持的。
Peterson & Gist(1951)
谣言是在群众间针对各对象、事件或是符合大众兴趣的问题,而流传开来的一种说明或未经证实的解释。
Berenson(1952)
谣言是一种具有说服力的信息型态。
Schachter & Burdict(1955)
谣言是不可信的,是一种利用蔓延或扩散的作用,暗地在人际互动间快速传递的扭曲沟通。
Shibutani(1966)
谣言是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
Rasnow(1988)
谣言是一种公共的信息交流,反映了个人对于某一社会现象的假说。
Kapferer(1990)
我们称之为谣言的,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
张华葆(1994)
谣言是指对社会上已经发生或假想的一件事,经口耳相传,而又缺乏证据的解释或理论。
Fisher(1998)
谣言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某一目的而在人际间产生与传播的信息。
Pendleton(1998)
谣言是未经由可信来源证实的信息沟通。
    比较而言,笔者倾向于学者胡钰给谣言下的定义“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7]不过,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还要加上一个因素,即环境因素(具体的阐述请见本文下一部分)。因而,笔者认为:谣言,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
网络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并未脱离谣言的基本特点。之所以称之“网络谣言”,只不过因为其发布及主要传播过程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如果要给网络谣言下个定义,那就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