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在书香里诗意地栖居.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书香里诗意地栖居.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2/7/3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书香里诗意地栖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书香里诗意地栖居
张健 平生喜欢读书。虽然所读之书不多,还是执著于此、钟情于此。因为我深深懂得做一个精神丰厚的职教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如不沉潜书中、浸润书香、拓展知识边界、夯实精神底蕴,一切都只能事与愿违、转头成空。退一步说,佩的专家,关注他们的成果信息。二必须有方向。即尽可能地根据自己学****研究的需要来选择好书去读。三必须有路数。即必须有获取好书的相应的渠道。比如导师、同行推荐,关注书讯信息,通过别人成果的参考文献遴选等。
二、善用书香之法。得书香之佳作,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方法。当下生活节奏加快,人的时间资源宝贵,很多人都在讨论筛选式扫读、快餐化阅读、浏览式跳读、“秒杀式”神读等,认为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笔者认为,如果是无目的的休闲式阅读,或不能确认读物质量意在发现的阅读,采用这些方法也许无可厚非。但倘若面对的是书香之作,就必须采用“涵泳”、“品味”的阅读之法,而决不能是看热闹式的“虚读”或“一目十行”的扫读。对此古人深谙其道。陆九渊《读书》诗曰:“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苏轼也赋诗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对于书香而言,大而化之的浏览,浮光掠影的扫描,浅尝辄止的浮泛,都无助于“品”出书的馥郁芬芳、甘醇的滋味。品味书香,是阅读主体和文本载体的双向运动而产生的深刻的内在感受,是读者与文本的深度“交融”、理解、感悟的结果,是思想浸没和精神占据。犹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是润物无声的渗透,是濡外慧中的滋养。著名学者王元化指出:“读书不可贪多求快,而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就是品味。没有“从容”的心态,没有“沉潜”的功力,没有“往复”和“含玩”的理解的磨合,哪有书香的力透纸背,醉人心怀。所以对于好书,我们主张精读、研读,并做好笔记,这样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和质量。
三、品味书香之韵。品味书香之韵,须按周国平先生对好书定义的两个方面用功。
一要把握独特、深刻、精警的内在思想。书香的本质应该源于它的内涵,源于深刻的思想,精警的内涵,纯美的情感和睿智的表达。深刻的思想启迪我们的智慧,精警的内涵赋予我们洞见,纯美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性灵,睿智的表达温润我们的生命。这些力透纸背并带给我们实益和悟识的东西,才是构成书香的核心价值。沉潜在书香的氛围中,我们与智者交谈,和伟人对话,为缜密的逻辑、深奥的思想所折服,被崇高的境界、伟大的灵魂所震撼,它使我们思想澄明、视界敞亮,成为富有思想和智慧的人。
二要品味简洁、凝练、优美的语言形式。书香源自语言的简洁凝练。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是一种睿智之美、提炼之美。这种美赋予思想以适切、凝练的形式,将复杂精深的思想通过简练、精粹的语言一语道破,产生类似警句格言的效应,使人经久难忘而行之久远。书香源自语言的精美雅丽。作家张晨义先生指出:“字句辞藻的品质,几乎从先天上就能决定一篇文章的趣味和境界。”我始终认为,能够称得上书香的文本,必是语言精工、优美怡人的作品。即便是学术著作,也应该是以文质兼美为上,而不应以刻板枯燥示人。古人早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书香之作的语言,必定是优美适切的。有的清新明丽,有的蕴藉典雅,有的睿智精深,有的严谨周至。一丝丝,一缕缕,沁人心脾,润物无声;一字字,一句句,撞击心灵,陶冶情性。在书香的抚慰和熏染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