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鼻饲误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
第1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
?
?
?
第2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1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
?
?
?
第2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
误吸指残留于咽部的食物随呼吸进入气管,这些物质包括唾液,鼻咽部分分泌物、细菌、有毒物质、胃内容物等。
误吸是鼻饲喂养管最危险的并发症。
第3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引起误吸的原因
第4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5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6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7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预防及护理
第8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速度适宜
第9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10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根据病人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胃管,可选择14号胃管,相对于胃管管径细,可降低营养液的流速和滴速,从而降低误吸的发生。有学者研究表明,延长胃管长度10cm可以使鼻饲管3个侧孔全部进入胃内,能有效防止反流和误吸。
第11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病人鼻饲时最好取半卧位,将床头抬高30~40,并且鼻饲中和鼻饲后30~60min保持病人体位相对稳定。采用正确的鼻饲体位能有效预防误吸发生。
第12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鼻饲管的移位或者脱落常会引起病人误吸。每次鼻饲前均需验证胃管位置正确。其方法有:听诊,观察水下气泡,回抽胃内物。有研究认为,回抽法的准确率为50%,听诊方法为84%。实验得出,PH<4时,确定胃管位置非常准确。X线是确认胃管位置的最有效方法。班班测量鼻腔外的胃管长度,做好交接和记录,及早发现胃管移位。
第13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鼻饲温度一般为37~42,可使用恒温器控制温度
注射器分次缓慢灌注,要循序渐进,从100~150ml开始,每餐时间15~20min,每餐间隔时间不小于2h,每次增加50~70ml,2~4次后鼻饲量增加至250~300ml,每日4~6次。
意识障碍病人每次鼻饲量应减少至200~300ml,时间应延长为每餐30min。
推注器注食一般30ml/min,推注过快易引起大量残留和肠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导致误吸。
第14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每次注入食物前讲胃内残留液抽出,并注意观察残留物的颜色,性质及量。
抽吸时注意体位,平卧位时胃液在胃底,右侧卧位位于胃窦部
持续注食时应每4h检测一次,残留量>=100ml,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无肠鸣音时证明胃肠功能障碍,应减量注食或暂停注食一次或遵医嘱使用促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等
餐后一小时指导病人顺时针按摩腹部,每天2~3次,每次10~20min,在病人夜间入睡前3h,常规管内禁止注食,以减轻胃肠负担
第15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老年人尽量避免使用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的药物,如茶碱类,阿托品类,钙拮抗剂,多巴胺,酚妥拉明等药物,必要使用时应仔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
第16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大量胃内容物误吸可导致窒息,少量误吸可导致吸入性肺炎
在注食前吸净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或根据病情进行吸痰,注食后30min内不能吸痰,减少误吸的发生
对有误吸病史的老年人护理上应进行全方位评估,预防和严密监测,加强巡视。
病人一旦误吸发生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应立即取右侧卧位,放低头部,吸出气道内的吸入物,并抽尽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反流。
第17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谢谢聆听!
第18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19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20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21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22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
*
感谢大家观看
第23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