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关于诗词用典.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诗词用典.doc

上传人:玉柱儿 2022/7/3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诗词用典.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诗词用典
肖照东 用典,是诗词常见的艺术手法之一。古往今来的诗家词人,为了扩大诗词内涵,丰富诗词情韵,增加诗词风采,一首诗,一阕词,往往用典,还有典中套典,一句两典者。就形式而言,分用事、用诗、用话三种;就手法而言,有明用、暗终不为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以廉颇自比,对王室腐朽、奸臣当道,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二、用诗:所谓用诗,是将前人诗句融入自已诗词中,以增意趣,以助风采。如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呜,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八句中除三、四两句外,有六句摘自《诗经》。前两句出于《郑风?子衿》,其首章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宁不嗣音?”意思是一个女子热烈地期待所欢男子的到来。后四句出于《小雅?鹿鸣》,此诗原是古代宴饮宾客时所唱的,表示热烈欢迎。八句中,尽管曹操创作的只有两句,但委婉而清晰地吐露了他求贤若渴而不得的心情以及求贤既得的兴奋情感,加上“青青”表色,“呦呦”绘声;读起来顿觉辞采绚丽,声韵悠扬,了无补缀痕迹。
又如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染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其中“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是由隋炀帝诗句“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苕溪渔隐丛话》引)而来,变“千万”为“数”,化繁乱为静,改动不多,而韵味全殊。试想:三五寒鸦,上下于飞,参差其羽,一湾溪水,潺潺流动,绕孤村而去,多么幽寂,多么清雅!故晁补之评曰:“少游如《寒食》词云:‘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苕溪渔隐丛话》引)
再如无名氏《水调歌头》: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伤事愁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欲泻三江雪浪……”三句,是由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大河,净洗兵甲长不用”夺胎而出,化其句,反其意而用之。“三江”,指太湖三条支流吴淞江、娄江、东江。作者立志要用三江的洪涛巨浪,洗涤荡尽千里中原的胡尘,收复失地,非此决不罢兵。改“安得”为“欲”,变“挽天河”为“泻三江雪浪”,积极进取,气势奔放。由于是对外患,所以读起来比杜诗更高昂,更激励,也更振奋人心。
三、用话:所谓用话,是将前人说过的话(包含民谣、民谚)纳入自己诗词中,或照搬,或改用,或重组。请看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子在川上曰”一句,是照搬孔夫子的话。《论语?子罕》:“子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