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手足口病.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足口病.docx

上传人:3321568027 2022/7/3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足口病.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病,多发于春夏之际,具有一定传染性。孩子生病了,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们总会急急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医院挂水,西医治疗此病一般需要一周多的时间。其实这个时候,选择中医治疗会更加方便和快速。让我们来看看董洪涛医生是怎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病,多发于春夏之际,具有一定传染性。孩子生病了,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们总会急急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医院挂水,西医治疗此病一般需要一周多的时间。其实这个时候,选择中医治疗会更加方便和快速。让我们来看看董洪涛医生是怎么用祖国医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吧。
  近日来手足口病又见流行,严重威胁着小儿的健康,并引起年轻妈妈的高度重视。不少年轻的妈妈问,能不能用中医治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指以小儿手、足、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黏膜部位出现小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且多伴见发热、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症状。从中医来分析,手足口病多发病于春夏之际;患儿以小儿为主;皮肤出现水疱;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发病时先出现发热。综合判断,手足口病当属于中医的“温病”范畴,亦属于“痘疹”。
  此病有四个突出特征:
  一则,发病于春夏之交。春天阳气处于升发的状态,夏天阳气则旺盛而外浮。前一年冬天越冷,阳气就会潜藏地越深,阳气的根就越健旺,也就越不容易过度浮跃;相反,若去年冬天太热,或春雷过早(早于惊蛰时节),阳气的潜藏就不够深,逢春夏之交,阳气容易升浮无制。阳气过度外浮,导致中阳不足,最容易发作温病。
  二则,发病以小儿为主。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容易阳气过浮,若逢春夏,阳气升发无制,容易出现发烧。温病的发烧,是阳气不能内敛,当酸收,而不能滥用寒凉降泄。
  三则,发病前有微热不适、流涎、食欲不振、腹痛或咽痛、咳嗽等不适,这明显是风热外感之象。病在表,当表解;兼有脾胃症状,当和中。
  四则,局部表现为疼痛性口腔炎,即在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黏膜出现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糜烂,口周红润,咽部充血。发病部位在上,属热毒郁滞于粘膜下。
  手足口病的病机
  根据《素问·气交变大论》中记载的“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以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所论述的“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者,搏于血气,则生疮疡”,手足口病与感受风毒湿热之邪有关,且有一定传染性。
  本病以湿热之邪为常见病因,湿热蕴结脾胃为其主要证型。
  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脾胃虚弱,若嗜食肥甘厚腻之品,以至脾胃积热内伏,复感夏令风热时毒温邪,由肌表侵入,内应于脾胃,上熏口舌而发口疮、溃疡;脾主四肢,脾胃积热,湿热壅盛,则外及四末而为手足丘疱疹。
  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
  可按温病的思路治疗。建议参考彭子益的观点,很有道理。参见《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温病章节。
  若滥用寒凉降泄,虽能取效,却不易速愈,反而容易伤损中阳,导致邪气内陷。
  治病之法,当遵《内经》中“火郁发之”之旨,既清其热又散其郁,方为治本之计。若只泄其火而不祛其湿;只治其上炎而不散其郁结,都难以速愈。
  注意的是,此病的病位在脾胃与肺,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机,一定要维持好,既要避免过度敛降,又要预防过度宣发,否则,都可能伤损脾胃这个枢机,枢机一停,即容易导致病情恶化,以至于危及生命。
  在疾病早期,刚有发热时,可选用乌梅白糖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