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建议
王宜然 提要 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时代,能否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是产业能否实现稳步发展的关键。世界农产品期货市场已经发展成熟,其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等功能对于农业的促进作用已经显而易见。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过十整种植结构。期货市场超前提供了价格信息,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生产导向。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导向作用,能够实现农业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农业种植收益。
种植新的农产品品种可能产生高额回报,但是同时种植者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农业种植的生产周期固定而且相对时间较长,绝大多数的生产者会放弃种植新品种带来的收益。利用期货市场,在保证了后期回报的前提下,必定会有更多的农户选择冒险。新品种的推广得到了保障,研发才能积极有效地进行,农产品期货市场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作用巨大。国家可以根据农产品期货价格引导农业生产,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
二、市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中国期货市场诞生。2000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资本论坛“21世纪中国农业经济与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上,厉以宁提出,要理顺资本进入农业的通道,当前开设主要农产品的期货交易势在必行。2001年3月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写入“十五”规划纲要。
目前,中国内地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目前有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这两家商品交易所上市了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白糖、豆油等农产品期货品种,生猪、大米、菜籽、菜油等农产品期货品种正在积极研究与开发中。
期货市场是现代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资本市场整体发展还不完善,势必会对期货市场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且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理论和实践经验尚不足。
(二)问题
1、农产品现货市场发展不完善。现货市场体系和期货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两套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补充的市场体系。总结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市场演变经历的是三阶段模式:标准化现货市场――活跃的远期市场――成熟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建立在比较发达、成熟的现货市场基础之上。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现货市场还不成熟,其定价体系、流通体系、仓储管理体系等都与欧、美、日等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以粮食为例,我国的粮食现货市场总量上供大于求,市场疲软;品质结构上优少劣多,优质品种供不应求、甚至需要大量进口,而劣质品种供给远大于需求,造成积压过剩。粮食流通体制不畅,市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不利于农产品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产品现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
2、期货交易品种少,新品种上市的审批机制不科学。当前国际期货产品有1,000多种,美国上市期货期权品种高达500多个,仅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有上市期货期权品种90多种,其中农产品期货期权交易品种20个,印度的农产品期货有100多种。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数量仅相当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期货品种的40%。品种是期货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期货品种结构的不完善不利于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价格形成机制中的竞争力。
新品种上市的审批机制缺乏成文的审批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