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徽州建筑结构构造与材料.pdf

格式:pdf   大小:2,15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徽州建筑结构构造与材料.pdf

上传人:小辰GG 2022/7/31 文件大小:2.1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徽州建筑结构构造与材料.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徽 州 古 建 筑 概 述

——建筑结构、构造与材料



目录:

建筑结构类型
一、建筑结构
。盆唇三部分组
合而成,并可雕上多种花纹和图案,花式则是越到清末越繁复。
櫍是一块圆木板,垫在柱脚之下,柱础之上。櫍的木纹一般与柱身的木纹方向成正交,
有利于防阻水分上升。柱与柱础间通过摩擦阻力固定,因此当櫍开始腐朽时,可以更换,
可使柱身不受影响,不致“感染”而腐朽。后来清代取消了櫍,通常是在柱脚下打一小孔
洞来排除湿气。

2、枋、雀替
额枋,明清徽州建筑不仅将
梁栿加工成月梁,还将阑额等额
枋加工成月梁状,月梁的形式几
乎在任何一座徽州建筑中都随处
可见,十分盛行。明中叶前,月
梁状额枋下刻一新月形长弧线,
俗称“剥腮线”,后逐步变短变圆,
清代蜕变为圆,也可以由此作为
推断建筑年代的佐证。
雀替,指置于梁枋下与柱相
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
距离,也有用在柱间的落挂下,
则是纯装饰性的。一般认为,雀
替就是宋《营造法式》中的绰幕
枋。也有学者认为,它是由丁头
拱演变而来的,后面将详述。
替木,设置于栌斗或令拱斗
口上(也有直接设在柱头上的),
与枋平行,两构件对接的接口之
3下,即增加了构件连接的强度,又可缩短构件跨距。明代徽州建筑的令拱上多使用替木承托梁枋。
3、梁架
徽州建筑的梁架多为彻上露明造,匠师在适当装饰的
原则下,把结构与美观融为一体,下面则要论述:
(1)蜀柱,为梁上矮柱,又称侏儒柱,用于垫高,使
构件达到所需高度。当其自身的高度小于其宽度时,清代
称之为柁墩,宋代木构一般无此构件。明清徽州木构中,
常于蜀柱之下垫一柁墩,并常雕饰成仰莲状,当不用柁墩
时,蜀柱下端多收杀成鹰嘴形式,称鹰嘴。
(2)叉手,宋代建筑各榑都用斜杆支撑固定,一般雕
刻成奔浪、卷云状,其中支撑脊榑的人字形斜杆称为叉手,
其余为托脚。
驼峰,驼峰系用在各梁架之间配合斗拱承托梁栿的构
件,因起外形似骆驼之背,故名之,常雕刻成奔浪、卷云
状。驼峰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分。全驼峰又有鹰嘴、掐瓣、
戾帽、卷云多种形式。
4、斗拱
徽州木构中斗拱残存的唐宋做法,有舒桂林宅中唐氏斗拱、司谏第前廊上昂斗拱等孤例,也多见于各类斜拱。斜拱
始见于辽代建筑,金代使用最多,以后骤然减少,但在徽州明清建筑中,斜拱的使用率并不亚于普通斗拱。斜拱即指除具
有普通斗拱的华拱和昂外,于 45 度线上另加拱的斗拱。徽州斜拱分为
三类:;b..斜拱安于斜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