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解构主义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90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解构主义课件.ppt

上传人:ogthpsa 2022/7/31 文件大小:2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解构主义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3 解构主义
13.1 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
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是西方整个后结构主义
思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后结构主义总体上说是对结
构主义的不满、失望乃至否定、反叛。它兴起于60年
代末,盛行于70年代。80年代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在美国发展传播的产物,也是解构主义在文学批评、研究
中的成功应用。1966年德里达在耶鲁等大学传播其解构主
义思想,不少年富力强的学者深受其吸引和影响。其中尤
以耶鲁大学的保尔·德·曼、希利斯·米勒、哈罗德·布鲁姆和
杰弗里·哈特曼等四人在接受、传播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并
尝试将它应用于批评实践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绩,享有
很高的声誉,被称为“耶鲁学派”或戏称为“耶鲁四人帮”。
13.3 耶鲁学派的解构批评理论
第12页,共30页。
13.3.1 德·曼的修辞学阅读理论
德·曼在自己的批评实践中建立起自己独具特色
的解构理论——修辞学阅读理论。
首先,德·曼提出了一种解构主义文本观。
其次,德·曼强调了文本语言符号与意义的不一致
性。
再次,德·曼集中探讨了语言的修辞性问题,在此
基础上,建立起他的解构主义理论。
第13页,共30页。
13.3.2 布鲁姆的“影响即误读”理论

首先,他吸收了德里达的“异延”概念和德·曼的解
构思路,提出“阅读总是误读”的观点。
其次,他把上述观点应用于文学史(主要是浪漫主
义诗歌史)上的影响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影响即误读”
理论。
再次,布鲁姆还从解构主义的“互文性”观点来论
证“影响即误读”。
第14页,共30页。
13.3.3 米勒的解构批评
米勒首先追随德里达、尼采,强调文本语言意义
的不确定性,进而由此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
米勒十分重视解构批评的操作实践,通过对大量
文学作品的分解式阅读和评论,扬弃了传统以模仿论
为基础的批评方式,总结出许多解构的具体方法 。
米勒把解构批评看成是将统一的东西重新拆成分
散的碎片或部分,这是解构主义读解文学或其他文本
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第15页,共30页。
13.3.4 哈特曼的解构主义理论
首先,哈特曼确认并深入阐述了语言意义的复杂多变
与不确定性。
其次,从文学语言具有不确定性、隐喻性、虚构性这
一基本观点出发,哈特曼进一步把视线转向对于文学文本
意义的探索,从而揭示出文学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
再次,哈特曼继德里达消解文学与哲学界限之后,又
提出把文学批评与文学文本同样看待的观点,实际上消解
了批评与文学的界限。
第16页,共30页。
13.4 文学解构主义
13.4.1 解构批评简释
乔纳森·卡勒在《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
与批评》一书中认为,德里达解构主义对文学产生的
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影响了一系列
有关文学和文学批评的概念,包括文学本身的概念;
第17页,共30页。
其次,它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话题 ;
再次,德里达本人的解构阅读实践,为一
个新的读解模式树立了样板;
最后,它还影响了人们对文学批评的性质
和目标的看法 。
第18页,共30页。
13.4.2诗无定解:批评举例
解构主义鼓吹用文学象征的多元性来替代传统哲
学象征的一元性,形成后工业社会中对诗和文学的有
力辩护。解构批评在此意义上就不但不是一种取消主
义,相反成为当代文论中通过走极端形式的重新界说
来维护文学独特地位的一种相当积极的批评模式。
第19页,共30页。
艾伯拉姆斯强调他的立场是立足于米勒予以攻击
的三个前提:
第一,历史的基础物质是书写的文本,作者虽然
偶而有例外,但大体是利用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所具有
的各种规范和可能性,来言说明确的内容;并且假定
有能力的读者,就他们使用同一种语言而言,能够理
解作者所说的话。
13.5 艾伯拉姆斯对解构主义的质疑
第20页,共30页。
第二,史学家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但能够解释
他们引用的文字意指什么,同样也能解释这些文字的
作者写下它们的时候,意指什么。
第三,史学家把他的阐释公布于众,是期望读者
对同一段话语的阐释,与他的阐释大致相仿,从而印
证他的阐释的“客观性”。
艾伯拉姆斯因而认为他与米勒分歧的焦点,不在
于承认不承认对一个文本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阐释,而
在于米勒完全否认有"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