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避孕药的非避孕作用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033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避孕药的非避孕作用课件.ppt

上传人:rsqcpza 2022/8/1 文件大小:1.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避孕药的非避孕作用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口服避孕药的非避孕作用
第1页,共37页。
COC避孕的机制
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抑制排卵)
使子宫内膜萎缩、变薄
(阻碍着床)
使宫颈粘液变稠
(阻碍精子穿透)
阻碍精子在输卵管中的运输
第2页,共37页。
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痛经
Harada等进行的RCT研究
100名患者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证实内异症,未应用GnRH-a
OCs组51名,OCs(炔雌醇+炔诺***)
OCs组疼痛症状明显减轻P<.0001,
卵巢异位囊肿的直径减小。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08, 90 :1583-1588
第13页,共37页。
保守性手术后辅助治疗
与GnRH-a联合应用预防复发
Park等研究
应用GnRH-a6月后,口服OCs(炔雌醇+去氧孕烯)
(19-94月),仅1例复发
对生育功能无影响
J Minim Invasive Gynecol 2009,16:34-39
可缓解近期复发率,停药后仍有复发
轻中度患者
第14页,共37页。

目前采用雌孕激素序贯、口服避孕药等
采用复方口服避孕药治疗
简单方便
使患者每个月有一次月经样的出血
预防低雌激素状态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第15页,共37页。
二、降低盆腔炎及异位妊娠发生率
有盆腔炎史的妇女异位妊娠发病风险增加3倍。
1999年美国流行病学分析发现, 1970~1997年随着盆腔炎发病率的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也增加。
第16页,共37页。
减少盆腔炎的发生
研究报道,口服避孕药服用与不用服用者比较,盆腔炎的发生率减少,RR为0. 2~0. 8
孕激素可以使宫颈粘液变粘稠,不利于微生物上行
缩短经期并减少经量,从而减少可能带有感染源的经血逆流至输卵管和腹腔
孕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变薄,不利于细菌的生长
第17页,共37页。
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病率
有效抑制排卵,防止了异位妊娠
减少盆腔炎的发生,间接降低了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第18页,共37页。
三、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病风险
降低子宫内膜癌风险 
Maxwell等研究了口服避孕药与内膜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
434 endometrial cancer cases and 2557 controls
(95%-)
作用机制
孕激素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有很大的关系。
Gynecol Oncol. 2006 Nov;103(2):535-40
第19页,共37页。
2. 降低卵巢癌发病率 
2008年卵巢癌流行病调查协作组(Collaborative Group o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Ovarian Cancer)一项多中心的流行病调查
纳入45个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共纳入110560名研究对象
卵巢癌患者23257例、非卵巢癌患者87303例

Ovarian cancer and oral contraceptives: collaborative reanalysis of data from 45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including 23 257 women with ovarian cancer and 87 303 controls .Lancet 2008;371:303-314
第20页,共37页。
应用时间越长,卵巢癌发病风险下降越明显
→,→
停药后仍有保护作用
第21页,共37页。
Lancet 2008;371:307
第22页,共37页。
停药后的保护性作用
Lancet 2008;371:308
第23页,共37页。
20
75
50
Lancet 2008;371:311
第24页,共37页。
Lancet 2008;371:311
第25页,共37页。
口服避孕药抑制卵巢癌的确切生物学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最可能是抑制排卵和减少卵泡发育
卵巢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参与的一个复杂的过程,口服避孕药降低卵巢癌发生风险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26页,共37页。
3. 结肠癌
围绝经期妇女结肠癌发生危险上升,而服用口服避孕药可降低其发生危险。
意大利的一项研究证实,使用口服避孕药使结肠癌发生机率降低37% (OR 0. 63),随使用时间延长,降低幅度增加。
HRT应用研究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