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ppt

格式:ppt   大小:5,114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ppt

上传人:核辐射 2022/8/1 文件大小:4.9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 工作总结 | 商务报告 | 项目展示| 商务展示 |
(1)胞间层 又称中胶层,是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形成的,是相邻细胞间共有的一层薄膜。它的主要成分是果胶质,果胶是一类多糖物质。
(2)初生壁质的糊粉体等等。
3 内质网 脂类双分子层为基础形成的囊腔和管道系统。分为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与脂类合成和代谢有关。糙面内质网膜上附有颗粒状的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糙面内质网合成并运输蛋白质。内质网是许多细胞器的来源。
4 核糖体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蛋白体含有大约40%蛋白质和60%的RNA。核糖体大小约15-30纳米的小颗粒,由大小两个亚单位组成。
核糖体常几个到几十个与信使RNA分子结合成念珠状的复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5 高尔基体 是一些聚集的扁的小囊和小泡。是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和包装场所,最后形成分泌泡将分泌物排出体外。高尔基体还与植物分裂时的新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形成有关。
6 溶 酶 体
溶酶体常为圆球形,只有一层膜包围,含有活性范围非常广泛的各种水解酶类,以酸性磷酸酶为特有的酶。
溶酶体在细胞内起消化作用,能降解生物大分子。进行异体吞噬、自体吞噬甚至发生自溶作用。
溶酶体是内质网分离出来的小泡形成的。
7 微 体
· 膜内有一单位膜,含有酶,都含有过氧化氢酶、乙醇酸氧化酶与尿酸酶。
· 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过氧化物酶体,与光呼吸有密切关系;另一种为乙醛酸循环体,与脂肪代谢有关,能将脂肪分解成糖。
9 液泡
液泡是植物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
液胞内的液汁称细胞液,其主要成分是水,并含有糖、有机酸、脂类、蛋白质、酶、氨基酸、树胶、粘液、植物碱、花青素和无机盐等物质。
花瓣、果实上红色或蓝色是因含有花青素,花青素的颜色随着细胞液的酸碱性不同而有变化,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蓝色。如牵牛花:由早上的蓝色→中午的红色。
液泡的生理功能:
① 贮藏作用; ② 消化作用; ③ 液泡在维持细胞质的内环境的稳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 液泡形成的内环境可以缓冲外界条件的突然变化,因而液泡与植物抗性有关。
10 细胞骨架
细胞质中存在着骨架结构,称为细胞骨架。构成细胞骨架的三种结构是微管、微丝和居间纤丝(中间纤维)。它们和细胞质基质中更细微的纤维状蛋白系统,称为微梁系统。
微管 呈中空管状或纤丝状结构,微管的管壁由13条原纤丝集合而成,每条原纤丝由α和β球状蛋白,即微管蛋白的亚基组成双体,沿着管径的长轴呈斜向交替排列。微管在细胞中起支架作用,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微管还参与构成纺锤丝;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生长;微管也与胞质运动和鞭毛运动有关。
微丝是比微管更细的纤丝。
中间丝 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
三者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维持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三、生物膜与物质的跨膜转运
1、生物膜
各类细胞器的膜(如内质网膜、内囊体膜等)、质膜和核膜
在分子结构上基本相同,它们统称为生物膜。
膜的结构
1895年 Overton 膜是由脂组成的
1917年 Langmuir 磷脂单分子层
1925年 Gorter & Grendel
磷脂双分子层
1932年 Davson & Danielli
“三明治”模型
……
流动镶嵌模型
三、生物膜与物质的跨膜转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特点
有序性
流动性
不对称性
生物膜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一致的。
2、物质的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
被动运输——易化扩散
水的渗透作用
主动运输——钠钾泵(动物细胞)
——直接消耗ATP
主动运输——质子泵(植物细胞)
——直接消耗ATP
主动运输——协同运输
——间接消耗ATP
协同运输(cotransport)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浓度梯度来驱动,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浓度梯度来驱动。
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浓度梯度的转移方向,协同运输又可分为:同向协同(symport)与反向协同(antiport)。
胞吞和胞吐作用
——生物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运输
物质的跨膜运输 (总结)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
——易化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