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命的欺诈
办公室外面,有一棵碗口粗的大叶紫薇。
随着阳春三月渐近尾声,紫薇树旁边的大叶榕新长的叶子已是满眼葱绿,而那棵紫薇依旧枯瘦萧杀,干巴巴的枝干上残留着数不清枯槁龟裂的果子。办公室在二楼,两棵树的树冠恰巧能够时时时映入: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欺诈。之所以被蒙骗,恰好
是我们充满了对紫薇树当下的期待,在于我们太相信表象,太相信自己的经验和
直觉。
每年,我都记得那棵紫薇会缀满绿叶,会绽开花朵,但却忘记了详细的时间。于是,春暖花开,满眼皆绿的节气,眼中就容不下紫薇的枯黄仍旧,就断定它已然死亡。莫非,我们对所有的植物,都必须充满相同的希望?
从折断的树枝上,我们没有窥探到一丝丝活着的凭证,于是断定它已死亡。莫非眼见必定为实?莫非紫薇就不能以它特有的方式说明它特其他生命特点?
我们是否也在以这种目光审视世间的一切,是否也以此种浅陋和呆板对待我们身边的一个个生命?
假定孩子并没有如我们所愿的那样去生活、去学习、去行动,我们是否也在意识中慢慢否定孩子,是否也为孩子的成长和展开草率地增添上一个句号?如果孩子表现出各种不理智、不合惯例的所谓问题行为,我们是否曾经轻狂地在心中说过:这人完了!
是的,生命有好多好多的欺诈,我们所面对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会显露出太多太多的假象。有时未必是孩子的本意,有时却又是孩子无意识中对生命的呐喊与抗衡。而作为教育者,必须对孩子充满期待,必须在心中为孩子勾勒美好的生命未来。
能够想见,紫薇树上淡淡的新绿会渐渐延伸和传染,紫薇花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吐露芳香。而我,依旧能够在疲劳和愁闷的时候,感觉生命的力量。但我们,一个个在小学从事着平庸工作的普通教师,可否透过生命的假象,撇去故意的欺诈和掩盖,永远充满期待与希冀地对待一个个勃发内在生命秩序的鲜活生命?
山里的农场住着祖孙俩。
每日早晨,爷爷都会早早起来,在餐桌旁诵读一本圣典。孙子也仍旧学样地在一旁模拟。
一天孙子禁不住问道:爷爷,我试着像您同样诵读这本圣典,但是我怎么
也做不到全部读懂,而且读懂的那局部,合上书就忘个精光。您说读这个有用吗?
爷爷没有回复他的问题,而是转身把煤炭从盛煤的篮子里放入火炉,他告
诉孙子:你把这篮子拿到河畔,给我带一篮水回来。
男孩照着爷爷的嘱咐做了,但是在他到家从前,水就从篮子里漏光了。爷
爷见状笑着说:你下次应当走快点。说着,又让孙子回到河畔,进行第二次的尝
试。
这次男孩跑得很快,但是在他回家从前篮子仍是再一次地漏空了。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爷爷竹篮是打不了水的,他想要个桶打水。
老人说:我要的不是一桶水,是一篮水。你仍是没全力啊。这次他到达门外,监察男孩再一次尝试。
虽然知道是个不可能达成的任务,但是男孩仍是想让爷爷看见他已经尽了全力。男孩把篮子深深地浸入河中,提起后拼命往家跑。但是跑到爷爷眼前时,篮子依旧没水存下来。他喘着粗气对老人说:爷爷您看,一点用也没有啊!
你感觉没用吗?老人说,看看这篮子。
男孩这才迷惑地看着篮子,突然意识到篮子跟他刚拿得手里的时候不同样了这不是那个盛过煤炭的脏篮子了,它已经变得从里到外都干洁净净。
爷爷这才对男孩说:孩子,你或许读不懂或许记不住圣典里讲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