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管理学原理与方论:人性是坏的,一般人好逸恶劳,逃避工作,必须用强制、惩罚进行威胁。Y 理论:人
是积极的,通常愿意承担责任,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结论:麦戈雷格认为 Y
理论比 X 理论更有效,建议让员工参于决策,提供挑战性工作。(2) 超 Y 理论(乔伊洛尔
斯)观点:管理方式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决定。不同的人要求不同。4、Z 理论(威廉
大内)内容:(1) 长期雇佣 (2)职工参与 (3)个人责任 (4)关系融洽 (5)全面培训 (6)稳步提拔
(7) 控制含蓄,检测正规 二、管理科学学派(一)特点 1 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标准 2、标
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描述事物及发展规律 3 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 4 使用先进理论和管
理方法 主导思想: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 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二)
数学模型 1 按作用分:描述性模型和指示性模型 2 按变量种类分: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性模
型(三)系统管理理论的应用:把管理对象是整体。既有系统内关系,又有与外部环境关系。
系统 6 要素:人、物质、财、任务、信息、设备。子系统:如技术子系统、财务子系统等
三、决策理论学派 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主要观点:1 管理就是决策 2 程序决策和
非程序决策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变革 特征:信息化、网
络化、知识化、全球化(一)管理思想创新 1 传统时代:资源短缺收益递减 2 新经济时代:
知识和投资收益递增规律(二)管理原则创新:前四代管理思想基本原则:1 劳动分工、自
身利益(斯密)2 按分工付酬(巴贝奇)3 体脑分离(泰罗)4 所有权管理权分离(泰罗、
韦伯)5 只有一个上司(法约尔) 6 自动化。新经济时代管理原则 1 对等知识联网 2 集成过
程 3 对话式工作 4 人类时间与计时 5 虚拟企业动态团队(三)经营目标创新 1 以可持续发
展代替利润最大化 2 以公司价值代替市场份额(四)经营战略创新 传统竞争战略:“零和博
弈” ; 信息时代竞争战略:竞争与合作并存“双赢原则”(五)生产系统创新:ERP(企业资
源计划)(六)企业组织创新 1 结构扁平 2 学习型组织 3 规模经济传统改变 4 虚拟公司代替
传统实体企业
第四节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背景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五转化”:(一)
国内向国际(二) 科学向信息(三)首长向人性(四)政府向民营(五)封闭向虚拟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117
第一节 一、特征 1 客观 2 概括 3 稳定 4 系统 二、意义 1 提高管理科学性 2 掌握管理
规律 3 迅速解决问题
第二节 系统原理一、概念: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组成,在一定环境中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二、特征 1 集合性 2 层次性 3 相关性 三、要点 1 整体性原理 2 动
态性原理 3 开放性原理 4 环境适应性原理 5 综合性原理
第三节 人本原理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20 世纪末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观点:一、职
工主体 二、管理关键是职工参与 三、管理核心是使人性得到完美发展。四、管理是为人服
务。人本管理核心: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第四节责任原理 在分工基础上明确个人和部门相应的责任 一、明确个人职责(挖掘潜
能):1 职责界限清楚 2 职责包括横向联系内容 3 职责落实到人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合理:完全负责三因素:1 权限(必要条件)2 利益(前提)3 能力(核心)。职任、权利、
利益、能力的“等边三角形” 三、奖惩分明公正及时
第五节 效益原理 实质:效益是管理永恒主题。一、效益的概念 既联系又区别。效果:投
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包括有效益和无效益)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数量。效
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管理,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效益的评价不同的主
体、不同角度、不同的评价和标准配合运用。三、效益的追求 1 直接形态是经济效益 2 多
因素影响,管理思想正确与否最重要 3 局部同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4 追求长期稳定高效益 5
建立正确的管理效益观
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41
第一节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