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检查,借以提高经济效
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检查,借以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在遇到不确定因素从而带有估计成分时,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
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对于重要交易或事项应单独核算与反映;对于不重要的,则可简化或合并处理。
会计循环: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出会计报表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
会计对象: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方面,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即将会计内容分解成若干个要素,作为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
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或用途所作的进一步分类,该分类所形成项目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
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用以系统且连续地记录、整理和汇总会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之内被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长期资产: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被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支期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
过账:根据记账凭证提供的会计信息计入有关账簿。
预收收入:款项在本期已收到并入账,但要在以后会计期间才能获得的收入,即收入的收支期在本期,归属期在以后会计期间。
应收收入:企业本期应获得的,但尚未收到款项的收入,即收入的归属期在本期,收支期在以后会计期间。
预付费用:在本期支付并入账,而应由以后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
应付费用:已由本期受益而应由本期负担的,但其款项需在以后会计期间才能支付的费用,即归属期在本期,收支期在以后会计期间的费用。
财务成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利润或亏损。
偿债性支出:企业因偿债目的将资源交给其他主体,导致资源的流出。
资本性支出:与当期以及以后多个期间的收益相关的支出。
收益性支出: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
成本计算: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各种不同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对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
短期借款:用来反映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长期借款:用来反映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累计折旧:用来核算企业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情况的账户。
盘存账户:可以用盘点方式清查其数量的增减变动及其实存数的各项实物资产和货币资金的账户。
结算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债权债务结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