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6月号第2辑)2017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69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6月号第2辑)2017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17/7/15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6月号第2辑)2017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7年6月号第2辑
26个“请勿触摸”暴露参观文明短板
防骗教育家长不可缺席
广场舞“抢地盘”折射公共管理缺位
“给流浪汉点餐”小故事的温暖
全城停剪行道树是回馈自然的最美风景
借高考涨价有悖“商德”
别让“高考经济”成为骗子的天堂
“流萤飞舞”在城市只是一场浩劫
“男性育儿假”,做好利益平衡才可兑现初衷
对婚纱照效果不满意可退款值得推广
发展“飞地经济”需尊重“制度经济人”
“雅事”吸引来的为什么不全是“雅人”
拿一盆花被开除,这事真正的看点在哪
“高考开光”逍遥在法外之地吗
工资“指导线”应成为企业涨薪“保障线”
“五毛辣条毁健康”谁来管
%%%%%%%%%%%%%%%%%%%%%%%%%%%%%%%%%%%%%%%%%%%%%%%%%%%
26个“请勿触摸”暴露参观文明短板
2017-06-05 10:53:25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责任编辑:陈城作者:张立
6月2日,中国美术学院2017毕业作品展落幕。看美院毕业展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但师生们却是喜忧参半。一周的展览,时间并不算久,却有不少作品“折损”在其中,这其中,最重互动的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展厅是“重灾区”。美院学生的一个展品,闭展时,原本素净的白色底座上,几乎一圈都被贴满了“请勿触摸”,足足有26个。(6月4日《钱江晚报》)
参观美术作品展览,是一件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好事,对于展出作品的学生而言,也是检验学有所成的契机。然而,一件各方都受益的活动,依然持续着作品被损坏、盗窃的尴尬。一件作品,足足贴了26个“请勿触摸”,恐怕不再是简单提醒而已,而是一个个警示符,一个个被揭露的短板。
国美毕业展已经在杭州举办了八年,八年间,展出的作品和观众各不同,展出的作品,呈现了美院学生倾尽全力打造的毕业时的最好作品,此时,不管是展出方的美院还是参观者,都需要保持作品的完好性,这是参观展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养。
参观展览,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猎奇心理,或者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更是为了从中领略作品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在参观中领略展览文化氛围的绝佳机会。而参观中暴露损坏作品、盗窃作品的行为,恰恰与这种自我陶冶、共建参观文明的精神背道而驰。
不管是现实中的观众数量提升,还是在网络参观者数量增倍,都反映出人们对参观美术作品展览欣赏意愿的提升。但是,这种关注还不均衡,有的还处于表层、围猎式状态中,或者存在随大流、或者是为了参观而参观,这与在参观中保持敬畏、谦逊、陶冶情操等展览的初衷难以互容。
26个“请勿触摸”,反映出人们在参观意识提升的过程中,不同步的思想断层,是参观文明的短板。这与违反禁令在博物馆中照相、在蜡像馆中触摸蜡像、在景区攀爬塑像等不文明行为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诚然,在举办的八年时间里,观众可能多有不同,但随着展览的固定化,参观文明也正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种文明感召性。
不仅需要参观的热情,还需要参观的理性,不仅要满足自己参观的感性需求,还要进一步增强参观的理性,从而完成美术作品展览“悦人悦己悦社会”的多重功能。
即便有的作品是以互动形式呈现,但也要尊崇互动的形式和互动的程度,超过形式和程度,就从互动变成了参观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既有参观者对作品的认同、赞美、实现内心精神的陶冶,也有与作品观念相左等,这个过程,
针对不文明现象,防范劝导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此下来,需要更多的人力,更重要的是,每一位参观者不能将自己等同于逛市场的消费者,可以“拿捏”“品尝”展品,而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每一次参观,每一次展览,既是对学生作品的检验,也是对每一个参观者文明素养的考验,同时也是一个参观文明。学生通过作品呈现毕业时的水准,观众也当通过参观呈现一个新的精神高度。不能总是重复“学生毕业了观众还在‘留级’”的尴尬。这尤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学生创作作品提升和参观者参观素养的双重目标。(张立)
防骗教育家长不可缺席
2017-06-05 10:54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17-06-05 10:54:29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责任编辑:陈城作者:张楠之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赣州市公安局等部门,开展了一次模拟防拐骗测试。工作人员假扮成骗子,在超市、火车站等地点,对孩子们进行模拟拐骗。一共测试了50名年龄在3到10岁的儿童,结果,其中有42名孩子在零食、玩具等的诱惑下被模拟拐走,只有8个孩子没有被拐。
在“拐骗测试”中被成功“拐走”的孩子,并非完全没有接受过防骗教育。有家长就表示,平时经常对孩子进行防骗教育,甚至“觉得教育得还蛮好”,所以,“他应该不会跟陌生人走”。可是,结果却是,进行过防骗教育的孩子却仍然没能通过“拐骗测试”。